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出行需求快速增长。数据显示,农村地区机动车保有量、驾驶人数量均年增1100多万,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的交通环境不断完善。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近日召开现场会,要求各地为农村群众出行创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
2022年以来,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交通事故同比下降18.2%,未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也要看到,农村交通安全形势复杂多变,群死群伤事故阶段性、局部性多发的局面依然突出,风险不可轻视。一方面因为农村地区本身道路基础条件较差,群众交通安全意识较差;另一方面则因为管理力量和水平存在短板,特别是随着县域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城乡融合衍生出一系列农村出行新形态,比如货车流量提升、日常通勤频繁和务农务工集体出行等,快速增长的农村交通与传统的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更加明显。
实现乡村振兴,更需交通先行,尤其需要通过高水平治理,来应对农村交通安全领域的新挑战,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农村道路里程长,交管警力有限。解决管理力量不足的问题,除了要优化城乡警力配置,加强农村地区交警中队规范化建设,推进农村派出所参与交通管理工作,还要善用协同共治力量,深化警保合作“两站两员”建设,推动劝导员与农村护路员、农机服务员等力量融合,专群结合,发挥合力。
在一些边远乡村,由于客运班线少、运营时间短,超员超载甚至乘坐非载客车辆出行的情况时有发生。急需优化农村地区道路客运安排,最大程度保障农村群众出行需求。同时在重点交通违法劝导管控上再加力,并加大对违法超员、违法载人等问题的执法力度。
部分农村群众安全意识薄弱,一些驾驶人长期无证驾驶。为此需进一步扩大农村交通安全宣传和便民服务覆盖面。既要针对“一老一小”、进城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提升交通安全宣传警示工作的精准度和效果,又要通过多种渠道向农村群众解读好、落实好交管“放管服”举措,引导其用好“12123”APP等渠道办理业务,让群众切实享受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