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商银行招聘考试:2013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20日在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省长李学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江苏省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牢牢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全力办好大事要事,稳妥处置难事急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实现了本届政府任期工作目标。
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立足于见事早、行动快,果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较快实现了经济企稳回升。去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坚持稳中求进,注重政策创新,重抓十项举措,在加快转型升级中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全面展开“十二五”发展布局。认真编制和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六大战略”,注重省域规划与国家布局相对接、年度工作与五年规划相衔接,分解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在全面完成“十一五”各项任务的基础上,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全力实施“八项工程”。深入贯彻中央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组织实施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文化建设、民生幸福、社会管理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工程,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实效。
认真做好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各项工作。围绕事关江苏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与创新思路举措紧密结合,为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两个率先”注入了强大动力。
过去的五年,是我省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的五年,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创新能力大幅提高的五年,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更具活力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三个万亿元台阶,2012年达5.4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年均增长11.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公共财政收入连跨三个千亿元台阶,2012年达5861亿元,同比增长13.8%,年均增长21.2%。外贸进出口总额连跨两个千亿美元台阶,2012年达5481亿美元,年均增长9.4%。201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12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3%,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1.5万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4.5万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96万元和1.22万元,年均增长12.6%和13.2%。全省总体上达到省定小康指标,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坚持扩内需稳外贸,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投资消费出口协同拉动。积极扩大有效投入,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1万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民间投资占67.2%。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运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加快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改善消费环境,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万亿元,增长1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4%。加强物价调控,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基本稳定,物价涨幅2.6%。千方百计稳定出口,针对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的严峻形势,出台稳外贸促转型的政策意见,抓重点,攻难点,2012年进出口总额增长1.5%,其中出口增长5.1%,实现了外贸难中求进、稳中有增。
企业经营环境不断改善。认真落实国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意见,出台改善中小微企业经营环境的政策措施。规范涉企收费,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2012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77万亿元,是2007年末的2.48倍,直接融资规模累计达6610亿元。开展“江苏产品万里行”等展销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加强经济运行调节,保障生产要素供应。
(二)坚持抓创新调结构,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制定“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十大产业推进方案,设立专项资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启动现代服务业“十百千”行动计划,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达2.4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3.8%,比2007年提高6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2012年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预计达4.3%。实施“万企升级”行动、“百项千亿”技改工程和企业信息化工程,传统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确立科技创新在支撑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07年的49%提高到2012年的56.5%,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四年位居全国首位。出台加强企业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的政策意见,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覆盖面达75%,产学研项目超过1.3万项。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跃居全国第一,驰名商标超过400件。推进“十大人才工程”,320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新增高技能人才110万。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累计关闭污染严重企业超过5000家,节能减排考核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土地卫片执法检查连续三年实现“零约谈、零问责”。实施“碧水蓝天”工程,水污染防治、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和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得到加强。把太湖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太湖湖体水质持续改善。21个市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推进绿色江苏建设,累计新增造林面积611万亩,林木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提高到21.6%和41.9%。建成一批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级生态市(县、区),全国绿化模范市(县)达26个。
(三)坚持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城乡统筹水平提高。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战胜多种自然灾害,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2012年粮食总产达674.5亿斤,高效设施农业面积达960万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超过60%。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8万家,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实施农村实事工程,2012年解决了221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三分之一的乡镇开通了镇村公交,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化率达63%。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加快。
区域发展更趋协调。支持苏北跨越发展,大力推进财政、产业、科技、人才转移和共建开发园区,制定和落实“一市一策”,苏北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推动苏中特色发展,加快跨江合作和产业集聚,苏中崛起明显提速。促进苏南转型发展,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沿海地区发展步入快车道。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和省际合作取得新进展,对口支援西藏、新疆、青海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支援四川灾后恢复重建任务顺利完成。
(四)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更具活力。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省市县政府机构和乡镇机构改革基本完成,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试点和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有序展开。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施财力下倾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深化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五年来省财政对市县转移支付5039亿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启动实施。推进金融创新发展,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2012年末全省金融资产比2007年末增长2.6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
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开放型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格局不断优化,质量明显提升,载体建设得到加强。2012年对外贸易总量达全国的七分之一,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五年增长6.2倍。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468亿美元,保持全国领先。对外投资项目1828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24.6亿美元,年均增长68.2%。现有国家级开发区34家、省级开发区97家,各类开发区创造了全省一半以上的经济总量,贡献率明显提升。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拓展深化,国际友城达到254对。五年公民自费出境旅游260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3280万人次。对台事务、港澳工作、侨务工作取得新成效。
(五)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建设全面加强。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五年来公共财政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支出18310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2.1%;“十二五”以来安排9837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4.4%。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每年提高10%以上,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三年超过城镇居民。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五年新增城镇就业62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高校毕业生年末总体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达1823万人,转移率达68.5%。城乡居民低保、医疗和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险主要险种覆盖率达95%以上。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保障水平明显提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市级统筹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关系实现跨地区转移接续。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增长54%和107%。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动态补贴联动机制,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55.9万套(户),2012年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5.6万户。农村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按照4000元标准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行动。公共服务“六大体系”建设全面展开,各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编制并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7%,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医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加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取得积极进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大文化设施、基层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文化创作更加繁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我省健儿在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等国内外重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
社会管理不断加强。全面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加强社会矛盾隐患排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认真解决信访突出问题。推进平安江苏建设,加快建设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绩效和公众安全感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扎实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参事工作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事业取得新进步。加强国防动员、优抚安置、民兵和预备役建设、人民防空工作,国防动员指挥研练成功组织,18个城市获双拥模范城称号,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
五年来,我们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积极实施绩效管理,不断加强廉政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靠的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靠的是多年来打下的坚实基础,靠的是全省人民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团结奋斗。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苏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人民警察,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江苏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企业经营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二是发展的协调性需要继续增强,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是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三是民生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公共资源配置还不够合理,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一些领域存在诚信缺失现象,协调各方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压力加大。四是政府自身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尚不到位,服务水平有待继续提高,机关作风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些工作人员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反腐倡廉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我们一定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同时也要看到,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我省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比较突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较多。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牢牢把握大局,紧紧抓住机遇,有效应对挑战,努力增创新优势,不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的政府工作,要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全面落实“六大战略”,深入实施“八项工程”,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增强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新动力,构建统筹协调、互动融合的城乡区域发展新格局,增创更具活力、更有效率的改革开放新优势,形成民生改善、安定和谐的社会建设新局面,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文明新体系,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经济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大幅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更趋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2%以上,率先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2%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左右,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形成功能互补、特色鲜明、优美宜居的现代城乡形态。城市化率提高到67%。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沿海开发取得重大进展。
——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充分弘扬,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文化强省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生态文明省份建设迈出更大步伐,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不断优化,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大幅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人居环境有更大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如期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就业更加充分更有质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社会和谐程度持续提升。社会建设和管理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迈出新步伐,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要牢牢把握主题主线,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全力推进“两个率先”,正确把握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工作导向,以“八项工程”为主抓手,积极探索具有江苏特点的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之路。要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要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政府的奋斗目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全省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三、2013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要紧紧围绕主题主线,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全局,突出重点,开拓创新,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左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3.5%左右,节能减排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4%。左右。这些指标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慎重权衡提出的,体现了稳中求进的要求,体现了“两个率先”的要求,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完成这些指标有一定的压力,但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是能够实现的。
实现以上目标,要扎实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认真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更大力度拓展国际市场,充分发挥实体经济对稳增长的支撑作用。
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完善和创新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大力培育文化、旅游、健身、信息、家居服务等消费热点,促进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模式发展,倡导绿色消费。健全流通体系,降低流通成本。加快培育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发挥主要商业功能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市场调节与质量监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努力扩大有效投入。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财政资金重点加大对“三农”、民生与社会事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保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新一轮现代交通、水利、能源、新型信息技术、市政公用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产业项目。认真落实引导和促进民间投资实施细则,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降低准入门槛,充分释放民间投资活力。
着力稳定外贸出口。更大力度落实外贸稳增长促转型政策措施,深入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努力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加强分类指导和跟踪服务,全力稳定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外贸出口。支持企业妥善应对贸易摩擦,推进贸易便利化,营造外贸发展的良好环境。
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切实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和融资成本,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为中小微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精心组织各类展会,帮助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充分发挥江苏科教人才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源头作用,注重协同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鼓励和促进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新建企业研发机构1000家以上,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6000家。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掌握更多核心技术,更好地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积极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推动高新区创新发展。深入推进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创建一批省级科技金融合作示范区。
更大力度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培养、引进、激励多措并举,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培养和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水平管理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以人才强促进科技强,带动产业强、经济强。
(三)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按照调高调轻调优调强的思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方案,重抓重大项目,攻克核心技术,培育领军企业,建设特色基地,在占领产业制高点、扩大市场应用、提升核心竞争力上取得新突破。引导各地依据规划布局,发挥特色优势,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确保服务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十百千”行动计划,重点发展金融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积极培育新业态,拓展新领域,推动服务业发展壮大。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积极实施“万企升级”行动、大规模技术改造和企业信息化提升工程,深化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应用,技改投资增长18%。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推进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积极开展部分产能过剩行业调整优化和矛盾化解工作。
(四)更大力度统筹城乡发展。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大力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十项行动计划,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巩固和发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好势头。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300万亩,扩大设施农业、设施渔业面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增强农业综合开发生产能力。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强绿色生产,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严格执行各项政策。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依法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启动实施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
积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完善和创新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和城市现代化水平。扎实推进城镇化,进一步提高规划水平,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动城镇化向质量提升转变。提升中心城市综合功能,发挥中小城市承接外部要素和对内带动作用,小城镇重点解决生活集中和生产集约问题。加快南京都市圈和宁镇扬同城化建设,提高苏锡常都市圈联动发展水平,增强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五)更高层次促进区域协调。优化布局,促进三大区域发展各展特色。围绕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苏北振兴步伐。继续加大对苏北的扶持力度,深入推进“四项转移”和共建开发园区,加快布局和建设铁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增强“一市一策”的连续性、针对性、有效性,支持徐州老工业基地加快振兴、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盐城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持续增强苏北发展内生动力。围绕进一步提高全面小康建设水平,推动苏中崛起。深入推进江海联动开发和跨江合作开发,促进苏中沿江地区加快与苏南融合发展,加大对苏中与苏北结合部经济相对薄弱地区的支持力度,提高苏中整体发展水平。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促进苏南率先发展。充分利用规划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的战略机遇,支持苏南率先探索实践,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城乡统筹、开放合作、生态宜居等方面更好地发挥先行示范作用。深入实施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在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滩涂开发、环境保护上取得新成效。加强陆海统筹,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支持南通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建设。深化长三角区域合作,扎实推进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
(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让江苏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强化节能减排。实施严格的环境准入标准、污染排放标准和落后产能淘汰计划,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大力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和居民生活等领域的节能,实施2000项重点减排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节约利用水资源,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和示范工程建设,做好绿色建筑省级示范工作。
加强环境整治。以解决污染环境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深入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坚持不懈推进太湖综合治理,加强长江、淮河、南水北调沿线等水污染防治和海洋环境保护。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地管理和保护,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加大城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力度,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切实减少灰霾污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危险废物污染、重金属污染防治,扎实开展重点行业污染专项治理。深入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疏浚整治城乡河道,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
推进生态建设。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河湖水域、湿地保护,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积极推进生态防护林、重要公路铁路绿色通道、生态小区和绿色村庄建设,新增造林面积60万亩、森林抚育面积150万亩,扩大城市绿地。加大生态文明创建力度,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七)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整体设计,尊重基层创造,鼓励先行先试,务求改革开放取得新的突破。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强县扩权改革、省直管县(市)改革试点和经济发达镇行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新一轮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有序做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产业,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企业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切实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建立完善生态转移支付制度。深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充分发挥南京科技体制改革、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无锡“两型社会”建设、宿迁区域协调发展、泰州转型升级等改革试点的示范作用。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为重点,增创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强出口品牌和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建设。发挥进口对结构调整的支持作用,增加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能源原材料进口,办好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产品交易会。引导外资更多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积极引进区域性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提高利用外资总体效益。扩大和深化苏台经贸合作,完善苏港澳经常性交流机制,拓展多领域合作空间。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提高企业跨国经营能力,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扩大对外投资,提高投资效益,带动外贸出口。大力推动开发区资源整合与功能提升,加快创新发展、特色发展、集约发展步伐。继续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领域的开放。
(八)扎实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充分展现江苏文化魅力。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延伸。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事业,构建现代传播体系,传承地方优秀文化,多出优秀人才,多出精品力作。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培育壮大骨干文化企业,促进文化和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发展数字文化和网络文化等新型文化业态,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繁荣文化市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九)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加强社会管理法律法规、体制机制、工作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动社会管理重心下移,完善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村)三级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扩大基层民主,做好第十届村委会选举工作。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发挥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加强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与大接访活动,进一步做好信访工作,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健全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机制。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扎实开展法治创建活动,提高法治江苏建设水平。深化平安江苏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公共安全设施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
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加强双拥共建工作,进一步提高军转安置和优抚工作水平,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良好局面。
(十)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深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加快“六大体系”建设,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深入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突出做好农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等重点群体增收工作,着力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大力提高经营性收入,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稳步增加转移性收入。推进收入分配公平,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社会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距。切实加大12个重点县(区)和6个集中连片地区扶贫开发力度。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渠道,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城乡退役士兵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确保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新增转移农业劳动力25万人以上。实施就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激发全社会创业热情,大力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办法。积极稳妥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定社会保险主要险种参保率,社会保障卡覆盖人数达到3000万人以上。整合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户供养和优抚对象待遇水平。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采取综合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完善和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切实改善困难群体居住条件。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做好老龄人口服务工作,重视精神关爱。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投入,确保国家对财政教育支出增长的法定要求得到有效落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切实办好学前教育,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高中教育发展水平,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支持发展特殊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提高人均卫生资源水平,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继续做好乡镇卫生院债务化解工作。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重视出生缺陷防治,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办好2013年亚青会,筹备好2014年青奥会。
各位代表,谋民生之利,解群众之忧,是政府职责的根本所在。今年将继续办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件实事。一是帮助困难群体就业。重点开发5000个基层公益性岗位和1.6万个高校毕业生见习岗位,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万人。二是深入推进教育惠民。加固改造、新建重建中小学校舍500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800所农村幼儿园,对符合规定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全部实行免费教育,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三是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医保的财政补贴标准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实现全科医生在全省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全覆盖,力争65%以上的社区中心实施家庭医生制度,新增应急救护培训100万人以上。四是加强保障房建设。新开工保障性住房23万套,基本建成18万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万户,累计形成200万套以上保障能力。五是加大养老服务和助残力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0元。大力改善农村敬老院生活设施和保障条件。新建200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新增3万张养老床位。为2万名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六是关爱留守流动妇女儿童。扶持百万留守流动妇女就近创业就业。实现农村妇女专项疾病筛查全覆盖,对160万名留守流动儿童开展安全守护行动。七是丰富群众文体生活。推进省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院资源数字化,努力实现全省共享。深入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到基层活动。70%的城市社区建成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成健身步道400公里。八是促进城乡居民便利出行。新增城市公交线路200条、节能环保公交车3000辆。推动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新改建农村公路4000公里、桥梁1000座,行政村通达客运班车基本实现全覆盖。九是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解决30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苏南全面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苏北、苏中完成40%以上。建设污水处理主干管网2500公里以上,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80万立方米,下转A3版
上接A2版完善省辖市市区PM2.5监测能力,基本实现县(市)PM2.5监测能力全覆盖。十是深入实施脱贫奔小康工程。确保今年有100万农村低收入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新一轮脱贫标准。切实加大对农村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
各位代表,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全省人民的美好愿景,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必须切实增强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尽职尽责做好工作,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一是切实转变作风。严格执行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省委的十项规定,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崇尚实干,力戒空谈,言必信、行必果。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开展“三解三促”活动,加强调查研究,使各项决策更加符合客观实际,使各方面工作更加符合人民意愿。大力弘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狠抓工作落实,对确定的目标、制定的政策、部署的任务,一抓到底,务求实效。二是优化政府服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效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尽心尽力为基层办实事解难事。全面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加强政府信息化建设,创新管理方式,降低行政成本,优化政务环境,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三是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依照法定权限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加强重点领域政府立法,切实做好行政复议工作。强化行政运行监督,认真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重视社会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深化政务公开,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四是加强廉政建设。以规范权力运行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真正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加强教育和管理,努力建设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新的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团结奋进,为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