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资源价格改革
一、时事链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能源资源价格改革将根据经济运行情况于2013年择机出台。包括稳步推进电价改革,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组织落实好天然气价格改革试点,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环保收费改革。
周望军说,2012年价格工作落实中央“稳中求进”的总体要求,就是要切实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在努力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价格矛盾,研究制订完善的价格改革方案,并根据经济运行情况择机出台,将价格改革对各方面的影响控制在最小限度内。
能源资源价格改革要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社会承受能力,稳步推进电价改革,开展竞价上网和直接交易试点,加强对电网企业的成本约束,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输配电价形成机制,组织落实好各地居民阶梯电价实施方案;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缩短调价周期,改进调价操作方式,提高机制运行透明度;组织落实好天然气价格改革在广东、广西的试点,适当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价格关系,鼓励地方积极探索阶梯气价政策,研究对低收入群体实行相对较低价格的办法。
2013年还将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善农业用水价格政策,加大水价调整成本公开力度,简化水价分类,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价格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另外,各地可根据需要和可能,积极稳妥地推进垃圾、污水等方面的环保收费改革。
周望军表示,价格改革的重点是理顺价格关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引导资源配置的作用,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涨价”。但由于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为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长期实行“低物价、低收入、低消费”的模式,资源能源等基础性产品价格压得比较低。改革开放过程中,为了理顺价格关系,可能表现为做“加法”多一些,做“减法”少一些。
国家在推进价格改革的过程中,始终注意做到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努力使价格变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但是也要看到,我国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有10个年头,我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已经很高,特别是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7.5%、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超过65%、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15%,其他一些能源资源产品也存在这种情况。如果这些大宗商品国内价格低于国际市场,就很难保障国内市场的供应。所以,在对外依存度较高的资源能源性产品领域,价格调整要更多地考虑国际市场因素,而对于国内基本可以自给的资源能源性产品(如煤炭),价格改革则要更多地考虑国内的承受能力和与相关替代产品的比价关系。
二、必备知识点
(一)背景
2012年12月中旬举行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提出,2013年将“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为重点的价格改革,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实施重点电煤与市场煤价格并轨,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完善居民阶梯电价政策”。
2013年将还是一个资源价格改革年,将延续和完善2012年已经启动的资源价格改革。
其中,电煤价格并轨已经出台方案,居民阶梯电价政策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都已实行,2013年的任务在于如何完善,更加及时反映市场形势和变化。而天然气价格改革则处于试点阶段,大部分消费仍然在政府定价的控制下,2013年能否在全国推开,以及如何推开,都值得观察。
2012年底,几经修改的电煤并轨方案终于出台。电煤价格将完全交由煤电双方自主确定,政府仅在价格不正常变动时予以干预。
油价方面,2012年,国内成品油价格经历了四升四降八次调整,成品油价格经历了现行定价机制出台以来调整最频繁的一年。
业内普遍预计,挂靠油种调整、调价周期缩短、与国际油价接轨是成品油定价机制进一步完善的方向,不过更新的定价机制至今没有出台。
2012年7月1日起,居民生活用电阶梯电价正式施行。近半年来,一些地区的报道显示居民用电增幅放缓,阶梯电价正面效应初现。但阶梯电价实行初期存在的城乡用电量是否应分别计算、家庭人口和电量确定、合租户的电费计量等问题依然存在。
天然气价格改革尚在酝酿中。近年来,天然气的消费增长很快,进口量更是节节攀升,对外依存度急速上升。2007年时对外依存度仅为2%,之后快速飙升,2009年5%,2010年11.8%,2011年24.3%。2012年前7个月已达28%,全年高达28.9%。
2013年1月9日闭幕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透露,2012年天然气消费量达到1500亿立方米左右。这意味着500亿立方米左右的天然气由进口供应。现在,进口气实行市场定价,国产气是政府指导价,零售价低于进口价,批零倒挂。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周凤起分析说,天然气价格改革需要推进,要反映资源的稀缺性,让市场形成价格,否则将打击企业的积极性。
就天然气而言,改革意味着涨价。2012年,北京市管道天然气居民用气售价统一上调,江苏、湖南部分市先后试点阶梯气价。
民用气量少、相对固定,带来的支出上涨较少。而工业用气的价格上涨,将引起地方产业困难,从而遭到地方政府的抵制,当前气价高、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更是如此。
按照《天然气“十二五”规划》的提法,国内天然气价格水平偏低,没有完全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和资源稀缺程度,不利于天然气合理使用,亟待理顺。
规划明确,要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变化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为天然气价格最终市场化奠定基础。
(二)意义
能源是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电力、煤炭、成品油、天然气等供应紧张的问题不时出现,我国已发现的能源资源量总体不足,并且供给增长速度远远低于需求增幅。能源体制改革的步伐也进展缓慢。与此同时,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压力,也对能源的开发和使用提出了重大挑战。在金融危机中,中国能源需求明显减弱,一些发电、石化企业出现亏损。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安全供应日益成为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我国资源产品价格不够合理。水、电、天然气等资源产品价格长期以来处于政府调控下的较低价位。资源性产品价格被人为压低,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利用。此外,我国能源消费低度化比较严重。因此,我国能源资源价格改革意义深远。
第一,有利于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使资源性产品的价格能够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是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二,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进程,建立有利于资源合理开发的价格约束机制和补偿机制,是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加快资源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第三,有利于节约型社会建设。建立充分反映资源供求关系变化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是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是实现节约资源战略目标的制度保障。
(三)原则
要切实推进资源和能源价格改革需坚持的原则:
第一,价格改革要与能源领域改革同步推进,按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垄断行业和能源领域的改革进程。
第二,电力体制改革要与煤炭铁路体制改革同步推进,实现上下游产业链有机联动,统筹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协调发展。
第三,针对竞争和垄断的不同环节的不同特性实行不同定价方式和监管办法。
第四,价格改革与理顺能源管理体制,加强能源市场的统筹监管要统筹推进。
(四)对策
1.坚持市场化的方向
偏低的能源价格不能及时和充分地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能源价格信号失真,导致能源的低效率使用和需求增长过快。“油荒”、“电荒”的频频出现;企业将增加投入、增加消耗作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选择,缺乏提高技术含量、加速产业升级的动力;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在失真信号的指引下过度发展,加剧了资源的过度需求和浪费,使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由此形成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这不仅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还将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我国能源价格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化方向,促使能源价格向其实际价值回归,由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决定价格。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将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企业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能源的市场化定价应反映能源生产和使用的外部成本以及能源的不可再生性,通过征收能源税等方式以实现能源外在成本的内部化和代际间的合理配置。例如,煤炭的市场价格应反映煤炭生产和使用所造成的地质损害和环境损失等外部成本。
坚持能源价格的市场化并不代表政府不再干预能源定价,政府仍然要对能源市场价格进行监管,并解决市场无法解决的能源外部性问题。能源既有公共产品的性质,还有自然垄断的性质,政府必须有所作为,解决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
2.采取渐进式改革的方式
能源的重要性决定了其价格改革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能源价格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当前,国内外宏观形势的紧迫性要求我国必须加快步伐以实现这一目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能源价格改革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能源价格改革进程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能源价格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成本,又影响居民的消费支出,因此能源价格改革要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能源价格改革首先需要总结历史的经验,能源价格改革不仅仅是能源领域的问题,必须在充分考虑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和社会各个阶层承受能力的基础上,积极稳健地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小步快跑”。
3.建立合理透明的价格形成机制
我国能源价格改革要首先建立合理透明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当前我国的能源价格大多都是“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政府补贴能源企业,能源企业补贴全社会。企业承担政府职能,这导致民营和外资失去进入能源行业的动力。在明确的价格形成机制的预期引导下,能源企业必须通过控制成本、提高效率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建立合理透明的价格形成机制有助于吸引民营和外资等多种资本发展我国的能源产业。在能源行业内部形成多元产权主体竞争的格局,有利于提高产业整体的生产效率。
现阶段我国能源价格调整遭遇来自民众的较大阻力。一方面是居民已养成消费低价格能源的习惯,另一方面民众不了解能源企业的生产成本,质疑涨价的合理性。因此,合理透明的价格形成机制有赖于能源企业生产成本的透明。厘清能源企业的成本,建立依赖于供应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对于促进我国能源价格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4.增强市场结构的竞争性
能源行业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国有资本必须占据主导地位。而国有资本的过度垄断是我国能源行业很多根本性问题的源泉。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导致不断扩大规模成为其首选目标。规模的庞大并不代表着实力的强大,片面地追求规模会导致重复建设和能源的低效使用。国有资本的高度垄断弱化能源产业的竞争强度,从而导致企业运营的低效率。
因此,提高能源效率必须在坚持能源领域国有资本占主导的前提下,增强市场结构的竞争性,促进能源行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吸引和鼓励民营企业及外资参与到能源产业的发展建设中来。能否增强市场的竞争程度,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关系到我国能源价格改革的成败。国有企业在市场中形成寡头垄断时,推动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只会导致寡头联手操纵价格,并不会起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的作用。只有在充满竞争和潜在竞争的环境里,才能成长出高效率、低成本的能源企业。
三、例文赏析
把脉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电荒之痛
“电荒年年有,今年尤其重”,2012年以来,我国的用电缺口进一步扩大。本是用电淡季的3月至5月,用电量却接近2011年夏季用电高峰期水平。步入6月份以后,部分地区用电负荷多次创下历史新高,不同程度遭遇着“电荒”。
我国遭遇电荒的面积越来越大,涉及的省市也越来越多。除浙江、江苏等东部发达地区以外,四川、贵州等中西部省份也都遭遇了近年来最为严峻的“电荒”。当前大面积出现的“电荒”,除了夏季温度偏高用电量大、群众不注意节约用电、煤炭资源的紧张等造成电荒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还不够科学、高耗能行业增长过快。由此可见,在经济发展中,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企业转变自身的发展方式,缓解电荒,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势在必行。
政府要采取以价格手段为主,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为辅的宏观调控政策。针对电荒这一问题,继续推行对高耗能企业适当提高电价的调控政策,同时采用适当的行政和法律手段,提高高耗能企业准入门槛,以期改善当前电荒现象。
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带来用电需求的快速增长也是造成今年电荒的主要原因。政府应对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技术升级的企业予以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同时,鼓励能源研发机构进行相关节能技术的开发。
根据我国的能源分布状况实行西电东输等能源跨区域调配政策。还应对当前存在的“窝电”问题进行整治,增加财政和技术等投入,解决“窝电”问题的同时又能增加电力供给,这无疑是一个双赢的对策。
加大节约用电意识的宣传。入夏电荒的出现,一方面是企业用电尤其是高耗能企业用电量很大,另一方面也与气候变热导致家庭用电需求增大有关。政府相关部门深入企业和家庭加大节能意识的宣传,对于节能有着重要意义。
政府还应鼓励企业学习其他国家节约能源、创造新能源的技术以及经验,不断开发我国现有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尽力扩大能源储备,从源头上解决电荒问题。
电力资源是促进企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了电荒的出现,进而影响到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把脉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电荒之痛,不仅仅是对电荒现象的把脉,更是对整个经济整个社会发展的一种把脉。我们要对这个现象予以重视,只有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才能保障经济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