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众多城市和工厂密布的珠三角地区,天空经常灰蒙蒙一片,大气能见度很差。
很多市民可能并不清楚,棕色云团正是能见度下降的“罪魁祸首”:棕色云团中的一些微小颗粒,会吸收阳光,或者将部分阳光反射回大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棕色云团报告就显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广州的日光强度已经下降了五分之一以上。
北京大学环境系教授张远航及其同事在珠三角地区进行的研究表明,珠三角空气有很多污染物,其中那些粒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PM2.5),是造成能见度衰退的主要因素。而中国现行的空气质量国家标准中,却没有关于PM2.5的规定。我们每天在电视上或者报纸上看到的空气质量日报中所谓的“可吸入颗粒物”,仅指那些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PM10)。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指出,每立方米PM2.5的浓度如果上升20微克的话,中国和印度每年就会有约34万人死亡。即使按照折中的估计,棕色云团相关的PM2.5所致经济损失,也将分别占到中国GDP的3.6%以及印度GDP的2.2%。
除了影响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棕色云团还可能影响气候。在很多情况下,棕色云团与全球不断增加的温室气体交织在一起,正在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系统产生极大影响。
此外,棕色云团的成分非常复杂。其中硫酸盐等多种成分可以降温。而黑碳的成分正在加速喜马拉雅等地冰川的融化速度,因为黑碳沉降在冰雪上,会使冰雪颜色变暗,吸收热量的能力增强;黑碳还会加热空气。这些因素,都使得冰川融化加速。
然而,棕色云团对整个气候系统带来的影响,实际上比这复杂得多。它可以通过反射阳光和吸收热量减缓全球气温上升的幅度。如果棕色云团一夜之间消失,全球气温可能迅速上升多达2度,而这正是一些科学家认为地球还能容忍的最大升温幅度。
1.以下最适合作为本文标题的是:
A.棕色云团与城市能见度 B.棕色云团的危害
C.棕色云团中的PM2.5 D.复杂的棕色云团
2.棕色云团中造成能见度衰退的主要因素是:
A.黑碳 B.有机颗粒物 C.PM10 D.PM2.5
3.关于棕色云团的危害,错误的是:
A.减缓全球气温上升的幅度 B.诱发疾病、致人死亡
C.造成能见度下降 D.加速冰川融化
4.文章最后一段的意思是:
A.如果气温升高2度以上,地球将岌岌可危
B.棕色云团给地球和人类带来的不仅仅是危害
C.棕色云团的危害具有复杂性
D.棕色云团很有可能一夜之间消失
5.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现行的空气质量国家标准有待改良
B.政府应该采取行动,充分利用棕色云团的复杂性,使之造福社会
C.为准确报告空气质量情况,中国应该提高空气质量检测技术水平
D.中国现有空气质量标准忽略PM2.5细颗粒物,是因为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较小
6.下列做法在日常生活中可行的是:
A.医用酒精和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相同,都可用于伤口消毒
B.喝牛奶、豆浆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可有效缓解重金属中毒现象
C.由于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可利用淀粉检验加碘食盐的真假
D.低血糖症状出现时,吃馒头要比喝葡萄糖水见效快
江苏农信社考试网 参考答案
1.D。【解析】文章既论述了棕色云团的危害,又阐述了棕色云团对全球气温升高的限制作用,D项对文意概括最全面,最适合做本文的标题。
2.D。【解析】由“北京大学环境系教授张远航及其同事在珠三角地区进行的研究表明,珠三角空气有很多污染物,其中那些粒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PM2.5),是造成能见度衰退的主要因素”可知,本题答案为D。
3.A。【解析】A项是棕色云团的积极作用。
4.B。【解析】文章最后一段论述的是棕色云团在减缓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方面的作用,由此可知,“棕色云团给地球和人类带来的不仅仅是危害”。C项是干扰项,偷换概念。由文意可知,具有复杂性的是“棕色云团”,而非“棕色云团的危害”。
5.A。【解析】由文章可知,PM2.5对人类的危害是巨大的,但“中国现行的空气质量国家标准中,却没有关于PM2.5的规定”,因此“中国现行的空气质量国家标准有待改良”,A项正确。
6.B。【解析】医用酒精单指75%的乙醇,其他含量不得超过规定标准。工业酒精指甲醇,但是其中其他物质(尤其是有毒物质)往往很高,只要不影响工业生产就都可以。工业酒精内含剧毒的甲醇,甲醇可通过胃肠黏膜吸收,也可经皮肤直接吸收,不管是破损的还是未破损的皮肤,不管是幼稚儿童的皮肤还是成人的皮肤,都可吸收甲醇。甲醇进入人体后,经血液循环到达肝脏,经肝醇脱氢酶的脱氢作用,变成比甲醇毒几十倍的甲醛。甲醛再脱氢变成甲酸,后者可致全身酸中毒,进而加重中毒症状和对身体的危害。因此A项错误。蛋白质可以与重金属发生反应,减少人体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从而有效缓解重金属中毒现象,因此B项正确。食盐中的碘是离子状态(碘酸钾),不和淀粉发生显色反应,因此C项错误。低血糖出现时,喝葡萄糖水或注射葡萄糖是见效快的做法,D项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