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农合行:强化制度执行力 促进合规文化建设 |
|
发布时间:2012-07-26 16:58 点击: 次 |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但制定所有的制度、标准、规范都是为了执行,如果不执行,再好的制度也只不过是一张废纸,甚至比没有制度的危害性更大。从行社分家以来随着业务的发展,信用社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我们参与并见证了这些制度由最初的小册子变为牌匾式,再到《制度汇编》出版的过程。我们在享受因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力的强化而促进稳健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在为那些因违反制度而掉队,乃至被判刑的同事而感到悲哀和惋惜。因此,加强制度执行力建设仍然是我们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沉重而又严肃的话题。
一、制度本质特性的形象阐释
我最近看过一本书叫《静水深流》,它是由中国电力首席执行官李小琳所作,其中谈到的火炉所折射出的道理很能揭示制度的本质特性:火炉就好比是制度,用手去碰烧热的火炉就必然会受到被“烫”的惩罚。这个火炉具有以下“四个特性”:一是预警性,炉子被烧红的时候不要试图用手摸,一看就知道火炉是热的,是会烫人的;二是即时性,你只要试一试立即就会被烫伤,绝不会拖泥带水不了了之;三是必然性,你只要碰它就绝对会被烫伤,不会下不为例;四是平等性,不管是谁,都会被烫伤,无一例外。这四点我认为很有意思,也很富有哲理性,很能说明问题,它将制度的本质特性形象地阐释了出来,也能给我们制度执行者带来很多耐人深思的启示。
二、制度执行力弱化的成因
制度建设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惩罚员工而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制度的预防和控制职能,促使信用社稳健、持续、快速地发展。然而目前,农信社的“火炉”有很多,但有好事者在炉子外面包装着一些东西致使有时候不一定都被烫伤;或者有聪明人带着手套,也是很难被烫伤的,究其制度执行力弱化的根源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一)制度层面存在缺陷
制度制定不严谨、缺乏科学性。忽视了制度在操作过程中的可执行性,导致员工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同时,由于信用社多年形成的体制惯例,在制定的制度中有部分是照搬他行制度,令员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难以做到处处合规,事事合规。
制度的修缮具有滞后性。随着业务的发展,人员素质的提升,外部环境的变化,制度没有及时进行修改与完善,从而使其不能发挥应有特性。
(二)管理者执行力弱化
管理者素质不高。单位经营的好坏往往取决于管理者素质的高低,多年来的实践足以说明选好一个领导能使一个单位起死回生,用错一个领导可以毁掉一个单位和一批人,想想曾经在部分单位发生的违规事件,其行为发人深思,令人后怕,其结果教训深刻。管理者带头违反制度导致其他员工萌生不平衡心理,某某能这样做,我就不能这样做吗?恰恰就是这种失衡心理,促使了那少数人不去冷静思考后果,越过了制度的边界,搭上了违反制度的便车。领导自己是“一身毛”,又怎敢说别人是“妖怪”?最终导致单位成一盘散沙,造成全员受牵连的后果,甚至有人为此丢掉饭碗。
“面子”文化难以逾越。中国的“面子”文化可谓是历史悠久。在传统的管理观念中,大家都注重“面子”,都很在乎伤不伤感情,尤其在管理者中最易出现人情大于制度的现象,有些违规行为就在眼皮底下发生,但由于怕伤面子,怕坏了和气,往往该查的不查,该管的不管,该追究的不追究,该报告的不报告,导致一些人存在侥幸心理,助长了办事情看“面子”的歪风邪气。同时部分管理者利用手中的权力,将自己置身于制度之外,导致监督乏力,制约机制失衡,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给单位和他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部分管理者履职能力有限。部分领导者对待工作不能常抓不懈,虎头蛇尾,导致制度执行乏力。一是对各项规章制度或文件精神自己尚不能学深吃透,又不去组织全员学习传达落实,使自己和员工对制度一知半解,无从执行或执行存在偏差;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工作无主次,心中无目标,阶段无重点,业绩不突出,对单位工作有布置无结果,就连最基本、务必完成的工作也马虎应付;三是不能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不会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的很少下基层,闭门造车,遇事独断专行,工作相互推诿或“新官不理旧帐”。
(三)员工的趋利性诱发违规行为
常言道: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在我们业务经营过程中总有那么一些人是敢于“吃螃蟹”的人,为了一点蝇头小利,禁不住社会上一些“心怀鬼胎”的人拉拢诱惑,将制度置于脑后。工作不细,调查不实,不履职,甚至放弃原则参与作假或明知是假而听之任之,导致违规行为屡禁不止。大凡违规行为背后都有不可告人的勾当,但泡沫总是会破的,最终吃亏的、掉进陷阱不能自拔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员工,得不偿失。同时,部分机关工作人员卖弄人情,检查监督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机关人员下基层,走马观花,来去匆匆,只关心业务,注重统计数字,而忽略了对员工思想动态的考察,调查不深入,对实情知之甚少,处理问题不彻底,埋下了风险隐患。
三、强化制度执行力的有效手段
(一)强化制度建设
制度制定要严谨。首先要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应详括工作中的每项业务、每个环节、每个岗位,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操作规程,充分考虑制度的执行效果和实际的可操作性,以有效促进业务经营管理为出发点。
制度修订要及时。当前业务不断创新,经济环境瞬息万变,要及时对制度进行梳理,及时完善相关条款,更加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建立制度评价机制。要定期对制度的科学性、可行性与完善性进行评价,广泛征求各岗位员工的意见与建议,让制度在全社员工的共同协作下更完善,更符合实际工作的需求,要让这个“火炉”燃烧地更旺、更持久。
(二)构建合规文化
合规就是效益,效益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要在全员中间开展合规文化建设,明确目标、加强宣传、建立阵地、科学考核,强化人人参与合规建设,人人都是风险责任人的意识,要将合规文化建设与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去倡导合规文化,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要创造学习合规文化的氛围,使合规文化由文字化为实际行动。要深化员工对“合规创造价值、合规提升效益”的认识,自觉履行合规职责,努力培育合规意识,倡导诚信和正直的道德行为准则和稳健经营观念,做到在经营管理操作中的每个细节都始终坚持以合规来作为判断和决策的依据,进而形成经营管理全新的“合规文化”。
合规文化建设贵在坚持,要坚决摒弃“检查时重视合规、平时遗忘合规、操作忽视合规”的观念,切实将合规文化贯彻到日常的工作中去,发挥合规对员工思想和行为的约束作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智慧性,坚持不懈地构筑合规文化。
(三)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对违反规章制度的员工,要下重拳出击,要体现制度是铁、制度是钢,若要我行我素,必将到处碰壁。要让他知道这个“火炉”碰后必伤,伤者必重,不再敢碰。要让违规者明白违规成本远大于违规所获收益。同时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出拳要快、打击要准、效率要高。
(四)科学运用制度的管理功能
一个善于管理,向管理要效益的企业才是优秀的企业。管是手段,理是目的,企业的真正目的是在管住和管好的基础上理清理顺,作为管理者要从繁杂的管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把大部工作交给制度,把自己80%甚至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理上。在理中管,做到管而不死,理而不乱,就能做到管得最少理得最佳,就能理顺关系,理清职责,理和气氛,理畅心情,让每位员工更乐意来努力,来高效地执行每一项制度完成更高目标。这样的管理才是最成功的管理,但真正的管理之难不在于管理别人、管理团队,而是管理自己。
(五)领导要做制度执行的典范
我们的领导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由此想到以战争为题材的影视中,通常有这样的情节:两军为抢占一个阵地的控制权而激战,敌军的战地指挥官通常会发生这样的指令:弟兄们,给我冲,然后镜头从指挥官移开,转向了向前冲杀的士兵。有的士兵不想冲,指挥官又给予一些激励政策,打死一个奖十块大洋,即使是这样仍有士兵不愿意冲;恰恰相反我军的战地指挥官身先士卒,决定发起总攻时通常会发出这样的指令:同志们跟我冲,镜头跟着指挥官冲出战壕,向前奋战,指挥官的身后,是无数士气更加高涨的士兵,我军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跟我冲”体现了管理者身先士卒的思想,在他的带领下冲出去的必定是一个无坚不催的团队。“跟我冲”和“给我冲”尽管一字之差,但就这一个字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团队面前站着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这个人的背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团队。因此,管理者要身先士卒,带领大家践行好每一项制度,依法合规经营,促进信合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