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审前调查准备。一是开展问卷调查,审前向被审计单位员工发调查问卷、向总行职能部门发放征求意见表,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寻找审计重点,积极探索风险导向审计;二是调阅被审计单位会议记录、管理制度、员工工作质量考核表、民主生活会记录、被上级部门检查的报告等材料,查找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找准审计的突破口。
抓审计程序规范。一是张贴现场审计检查公示。进场前在被审计单位张贴“现场审计检查公示”,公布现场审计检查项目、内容、时间和审计组成员,明确审计人员“七不准”;二是召开全体员工会议。进场时召开被审计单位员工会议,通报审计目的,明确审计不是单纯查问题,而是查内控建设和制度执行情况;三是签订双向承诺书,进场后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签订双向承诺书,要求被审计单位真实、完整提供财务报表、会议记录、信贷档案、传票等资料。同时,要求审计人员按章操作,发现重大问题及时报告;四是落实审计工作日记,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记审计稽核日记,把所查的主要内容、发现的问题或问题的原因、发现好的做法及经验及见解记录下来,作为现场审计的补充依据,为事后整理工作底稿、编制事实确认书和审计报告作准备;五是建立双人复核制度,对审计工作底稿由审核人审查后再由审计组长负责复核,强化制度追究;六是审计工作底稿须签字确认,首先由问题责任人对问题部分工作底稿签字确认,然后由分管的会计主管或信贷主管签字,最后由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对所有现场审计工作底稿签字确认。
抓“二种角色”扮演。一是扮演“咨询师”角色。运用工作中掌握的审计信息等成果,提供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依据,积极为领导出谋划策,做领导的“智囊、参谋、顾问和助手”;二是扮演“老师”角色。审计人员熟练掌握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操作流程,在基层检查工作见多识广、经验丰富,主动为基层员工答疑解惑,传播成功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帮助员工改正问题或纠正不足。
抓审计风险提示。从对照内控制度的条条框框判断对错、寻找错弊的传统审计,逐步转向以风险导向为主的风险管理审计,重点围绕业务经营过程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综合分析诊断,积极提供解决方案,做到每份审计报告都有风险提示,并报送职能部门和被审计单位。对苗头性风险或重大、突出的问题不定期地风险提示,及时形成有质量的风险提示报告报送董事会,规避、消除风险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