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农商行:充分发挥地方金融机构融资功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
|
发布时间:2012-08-16 22:37 点击: 次 |
宜兴市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重与信贷市场有效需求减弱的严峻形势,引导当地地方金融机构—— 宜兴农村商业银行始终以支持本市实体经济发展为己任,牢牢把握服务“三农”、服务中小、服务社区的市场定位,努力破解经济增长放缓对业务经营发展的瓶颈制约,多措并举扩大有效信贷投放。截止8月10日,宜兴农商行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00.44亿元,比年初净增21.37亿元,增长11.93%,完成市政府下达的金融二级目标任务的101.72%。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5.36亿元,占全行贷款总额的77.68%,占宜兴市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份额60%以上。
明确信贷投向,用足贷款计划。一是围绕国家与地方产业政策导向的要求,重点加强对节能环保、高端线缆、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支柱产业、绿色生态农业企业、现代服务业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扶持,以信贷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二是积极向上争取指标。及时向人民银行动态反馈信贷计划执行情况,结合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需要承担更多“三农”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责任的特点,邀请人民银行领导实地调研经济发展现状,争取更多的信贷投放计划。三是建立客户用信台帐,实时掌握企业的用信情况,对于确有信贷需求的客户,通过新增综合授信或临时授信的方式,灵活解决其融资需求。至7月末,新增授信354笔,新增综合授信13.9亿元、临时授信6.2亿元。
创新信贷品种,破解融资难题。一是积极开办商标权、专利权、林权质押贷款。加强与工商、科技、林业部门的合作,在规范操作、质物评估合理的前提下,向某电缆企业发放无锡地区第一笔1500万元的商标权质押贷款。为拓宽林业企业融资渠道,根据宜兴农林业的特点,开办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对某农林企业发放该市首笔900万元林权抵押贷款。二是以供应链金融为依托,创新开办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以宜兴市支柱型产业—— 线缆、环保行业为突破口,尝试发放“1+N”模式下的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即以一家优质规模企业为核心,将其上下游中小企业客户作为贷款发放对象,对某电线电缆的铜材料供应商发放600万元的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为产业链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活力。三是结合黄金客户库的建立,开办企业信用贷款。对优质企业发放信用贷款,提供信贷“绿色通道”。分别对2户优质客户发放5000万元企业信用贷款,为开辟优质企业多样化融资渠道作出有益探索。四是主动加强与外部机构的业务合作。与市供销总社、华惠三农贷款担保公司合作,开办“富民通”农业专业合作社贷款,积极支持合作社及其社内农户增收致富;与团市委和上级人民银行合作,开办“创业宝”农村青年创业贷款和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建设活动,帮助农村青年创业致富。至7月末,全行累计发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10.98亿元,创建青年信用示范户402户,授信总额3亿元。
完善服务内容,提升工作质效。一是构建上下对接机制。加强与招商局、经信委、工商局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定期在办公网上公布宜兴市重点项目情况与新工商注册登记信息,每月通报各支行新增对公客户情况,利用片区例会及信贷分析会等形式,督导各单位结合区域实际,把握投放重点,合理配置好有限的信贷资源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生产资金需求。二是按照银监系统“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和“整治不规范经营行为”活动的相关要求,严格执行信贷业务“七个不准”禁止性规定和服务收费“四公开”原则,将本行信贷服务的流程置于内部员工和外部群众的监督之下,结合“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双百竞赛’活动”开展,真正将“阳光信贷”落到实处。三是按照“低平台、短流程、高效率、能控险”的原则,建立高效审批机制。简化1000万元以下的贷款审批流程,审批时间从原来的5天缩短到2天;通过提前办理续发手续和开辟“信贷绿色通道”等手段,减少企业融资成本,切实提升信贷服务质量。四是坚持走访送助常态化。定期深入企业实地调研,及时掌握其生产经营情况和存在问题,帮助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多次召开银企座谈会,认真听取客户的反馈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方式,建立持续长效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