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金新战略 |
|
发布时间:2013-01-17 16:51 点击: 次 |
今年7月21日,根据“把金融业发展作为现代服务业重中之重”和“使金融业成为江苏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决策部署,江苏省政府向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转发由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金融办、江苏银监局、江苏证监局、江苏保监局等部门联合出台的《江苏省促进金融业创新发展若干意见》(以下称意见)的通知,并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近日从江苏省金融办了解到,为给创新型省份建设和“金融强省”战略提供动力和支撑,《意见》以“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民生金融、直接金融”为重点,致力于推动金融业朝着差异化、集约化、专业化、综合化、国际化方向创新发展。这其中,农村金融的分量和责任不言而喻。
农信发力聚焦创新
因地制宜、有序发生,农信系统的辛勤耕耘与持续创新,给“三农”经济发展带来了旺盛的生命力。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所有与之相关的故事都在农信系统发生着。
8月30日,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联合江苏省农信联社举行全省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推进会,省联社对近年来全省农信系统金融服务工作做出总结,7家农村金融机构就各自的特色金融产品和有效服务方式进行了经验介绍。
据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江苏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信系统的存贷款余额占到了全省13%左右;农业贷款占省内金融机构的比重由72%上升到96%,农业贷款总额连续4年与全省第一产业GDP总量相当,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上,江苏农信系统各有所长,苏南机构在支持现代农业、科技农业和县域经济综合金融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苏中、苏北机构则在传统、合作、生态农业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江苏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梯次特征,呈现南北高低分布格局,而且高低跨度较大。在苏南,昆山市2011年常住人口人均GDP达到2.38万美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左右,已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在苏北,丰县去年上述两项指标分别为3175美元和22%,尚处于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型的起始阶段。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同,决定了与之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也不同。
11月6日,江苏银监局和省联社联合召开“三大工程”推进会,省联社理事长王晨曦表示,省联社自成立以来,把握“三农”发展的不同阶段性需求重点,坚持与时俱进抓创新,因地制宜创新服务方式,不断丰富服务产品来适应社会需求。
记者在省联社采访了解到,自2007年试点开展“阳光信贷”工作以来,通过连续5年的努力,“三大工程”在全省农信系统分步、全面展开,使人熟、地熟、情况熟的独特优势转化为建设现代金融企业过程中的机制安排,不仅为自身增添活力、动力与后劲,也有效助推“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
“就江苏农信系统的创新发展来讲,用‘恒温’二字来形容比较客观,因为他们始终都在超越过去。”江苏金融界一位人士对记者说。他形象地比喻,目前天气虽然寒冷但土地却是温暖的,因为农信系统的辛勤耕耘与持续创新,给这片土地和“三农”经济发展带来了旺盛的生命力。
而通过对种种炙手可热的农村创新金融产品的了解,记者也进一步感受到了“恒温”所带来的成效。如太仓农商行的“加弹行业互助担保融资”产品,探索了“企业+协会+担保”等发展模式;盱眙农合行的“林权抵押贷款”产品,将抵(质)押物范围扩大,有效拓宽支农服务领域;圆鼎易贷通卡方便持卡人的用款需求,降低融资成本;张家港农商行的银联无卡支付业务;海门农商行的“快付通”;东台农商行的新农合就诊医疗资金补偿系统;一些机构还适时推出青年创业贷款、农民工创业贷款等;“同心1号”、“金茉莉”等理财产品也相继创新面世……创新无处不在。
多方聚力只争朝夕
多方聚力使江苏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日见成效,低调行事和紧锣密鼓都在为“金融强省”战略更好实施打基础。
多方聚力只争朝夕,使江苏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日见成效,创下了3项全国第一:在全国第一家出台促进农村金融改革发展16项财政奖补政策;农村小贷公司贷款余额位居全国第一;农业保险保费总收入位居全国第一。江苏省财政厅副厅长宋义武告诉记者,根据有关规定,现行江苏财政促进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系列政策将于今年到期,但是,财政对农村金融的支持不会停止。“江苏财政部门将系统总结经验,客观评价政策的实际执行效果,及时监测、分析全省农村金融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对完善新一轮的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要说江苏农村金融创新发展历程中的“第一”,值得关注的还有全国第一家农信系统村级支行即江阴农商行华西支行,他们一直站在各种耀眼光环的背后,默默为一个面积超30平方公里、人口超3万人的著名大村提供各种各样的金融服务。这也是江阴农商行一贯低调风格的缩影,记者跟当地老百姓打听江阴农商行的口碑,不想他们也很“低调”:“没得说,好!”
低调行事和紧锣密鼓都在为“金融强省”战略更好实施打基础。记者从常州市政府获悉,8月份以来,常州市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优化金融发展环境政策措施,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改革力度,建立防控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机制,并针对小贷公司、担保企业、典当行的监管作出了更加明确的规范和要求。常州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的意见》重点提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全力支持本市正在实施的转型升级工程,使信贷资金更多投向能够提升产业层次、引领产业升级的新建和技改项目,促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据常州市金融办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将加大对科技自主创新的信贷投入,保证科技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确保科技贷款年均增长率不低于20%,年内完成科教城、金坛市、溧阳市、天宁区、钟楼区5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组建工作。
业内人士认为,创新改革无疑是一个老话题,而老话要新说就只能靠事实证明。江苏银监局局长于学军在上月举办的“三大工程”推进会上表示,江苏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长期以来立足农村,锐意改革,服务“三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有些方面走在了全国农信系统前面。
“我省的股份制改造、农商行组建进展位居全国前列,预计到年底,90%以上的机构能组建农商行。我们推行的苏南农商行、苏北县域支行全覆盖的策略,较好地解决了苏北县域市场竞争主体不充分的问题,取得了多赢的效果。”据他介绍,江苏“阳光信贷”的做法与经验在“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科学发展现场会”上作了交流,“这给了我们极大的鼓励和鞭策。”
江苏农村金融所迸发出的勃勃生机,是时代发展最强音的传递,也使我们更加坚信,农村金融的未来,永远没有冬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