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农商行:一路扶持,让小紫菜成为大产业 |
|
发布时间:2013-05-06 17:59 点击: 次 |
海安县老坝港镇位于海安最东部,从2000年起,海安农商行累计投入信贷资金9亿元,支持该镇利用海洋资源做起了条斑紫菜养殖和加工。目前,紫菜加工企业由最初的2家增加到了15家,覆盖所有紫菜企业,贷款余额由最初的30万元增加到目前的1.33亿元,紫菜企业生产方式由最初简单的作坊式生产发展成从育种、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条。目前老坝港镇条斑紫菜养殖面积达4.2万亩,由于气候适宜以及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今年以来紫菜产量和销售价格同步提升,预计全年紫菜总产值可达2.5亿元,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都在30%以上。“全国紫菜看江苏,江苏紫菜看海安”,老坝港镇已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紫菜之乡”。
支持企业经营转型,化风险为“双赢”
海安县主要的紫菜企业大都由原来的鳗鱼养殖企业转型而来,上世纪末,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鳗鱼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大面积亏损,资不抵债,面临企业倒闭风险。为有效化解信贷风险,挽救老坝港镇的海洋产业,2000年,海安农商行经过认真的市场调研和分析,果断决策,对原有5家鳗鱼企业贷款实行切块管理,在企业尚有大量贷款形成不良,无法清偿的情况下,增加信贷投放2000万元支持鳗鱼养殖企业购置紫菜加工生产线和生产原料,转型发展为紫菜养殖加工企业,新成立的紫菜企业利用紫菜养殖加工的利润逐年消化以前的鳗鱼贷款。经过海安农商行连续10多年的支持,这些企业不仅起死回生,实现转型,而且已按照协议先后归还鳗鱼贷款2490万元,债务消化率达66%,剩余的鳗鱼贷款也将在近几年内全部消化。
关键时期“雪中送炭”,一路呵护企业成长
海安县紫菜产业的发展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气候、行情、环境等都有可能造成发展的起伏。海安农商行对紫菜企业的支持不只是顺境时的“锦上添花”,更多是困境时的“雪中送炭”。2003年非典疫情使得海安县紫菜产业遭受沉重打击,产品无法外运,价格一落千丈,紫菜企业生产加工的一次紫菜全部积压,不仅库存压力巨大,而且如果保管不善,产品很容易腐烂变质,企业几年的投入和付出将毁于一旦,好不容易扶持起的紫菜产业也面临着全军覆没,海安农商行的贷款再一次面临巨大的损失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海安农商行经过认真分析调研,果断增加信贷投入800万元支持拥有紫菜二次加工能力的紫菜行业的龙头企业——海安县兰波实业公司收购其他紫菜企业产生的一次加工紫菜进行二次加工,既支持了兰波公司扩大生产,又帮助了其他紫菜企业顺利渡过最困难的时期,同时兰波公司在非典过后紫菜行情回暖过程中,仅收购其他紫菜企业二次加工原料一项即净赚了600万元。2008年的大雪再次使紫菜行业大面积受损,海安农商行不仅没有抽回贷款,而且在春节前紫菜企业最需要资金的时候,逐户上门了解企业资金需求情况,主动增加紫菜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近800万元,使得紫菜企业又一次度过了发展难关。
推动企业“抱团取暖”,提升行业竞争实力
2004年,海安农商行敏锐地感觉到了紫菜企业分散经营、各自为战、打价格战的弊端,与有关部门一道推动紫菜企业组团销售,从而诞生了由全部15家紫菜企业共同投资组建的全国首家紫菜规范化集中销售区——海安县南黄海海苔公司,对所有企业的一次加工紫菜实行统一注册、统一生产、统一包装、统一仓储、统一销售,极大地提高了产品品质、降低了成本、增强了定价能力,海安紫菜航母由此扬帆起航。紫菜养殖所需流动资金较多,生产、销售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每年春节前,是他们资金最为紧张的时期。由于15家紫菜企业规模大小、实力强弱不一,少数企业按现行政策不符合贷款条件。海安农商行充分发挥决策机制灵活的特点,创新信贷手段,从2008年起,以南黄海公司为平台,每年向其发放流动资金贷款1500万元,再由南黄海公司根据成员企业资金需求进行分解,从而帮助这些企业度过周期性困难。
从最初的2家紫菜企业发展到现在的15家;从企业转型时的大胆决策,到遇到危机时的鼎力相助;从支持单个企业到支持整个产业,海安农商行紧紧把握紫菜行业的发展趋势,通过支持紫菜产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不仅消化了历史包袱,也推动了自身业务的发展,老坝港支行服务辖区人口仅有1.9万人,今年前一季度存款增量已达1.1亿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