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5年报》提出,关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过剩产能等重点领域信用风险,积极防范新增不良。《年报》提出,要组织开展不良贷款分类偏离度检查。多位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贷款偏离度检查其实是监管部门的“常规动作”,但专门强调不良贷款分类偏离度检查的情况并不多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监管部门督促银行业主动释放真实资产质量风险、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意图。
专家认为,今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将继续增长,风险点除产能过剩行业、小微企业较集中的制造业等不良贷款多发领域外,大中型企业、房地产行业在去库存过程中的违约风险也需重点关注。
隐藏不良资产成隐患
“贷款偏离度检查一直都有,只是今年专门强调了不良这一块。去年我们做信贷资产真实性检查时,发现了大量分类不准确的问题。”广东地区一位银监部门人士如是说。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组织开展不良贷款分类偏离度检查旨在对银行业真实不良率“摸底”,督促银行业主动释放风险。最近一两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压力攀升,部分银行有粉饰报表的冲动。部分中小、农村金融机构对于贷款的分类不准确,导致报表不能真实反映资产质量情况。
国泰君安(17.200, -0.28, -1.60%)银行研究团队此前发布的报告认为,投资者认为的16家上市银行“真实不良率”为5.5%,“估值隐含不良率”为13.89%,而银行报表披露的不良率仅为1.64%。该团队认为,资产质量成为目前银行基本面的决定因素,东部沿海地区的资产质量有企稳迹象。
“估值隐含不良率”又称“估值可承受/容忍不良率”,指上市银行估值已经完全隐含最糟糕情景假设下的不良率。按照国泰君安的测算,目前上市银行尚有1.9万亿拨备余额、1.6万亿的PB(市净率)估值、1.3万亿税后净利润,将这些“安全垫”全部用来对冲损失后,银行不良率最高可达13.89%。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部分商业银行通过一些手段来隐藏不良资产,主要手段之一是在贷款分类方面“做手脚”,如将出了问题和有瑕疵的贷款归入“关注类”而非“不良类”。此外,还可以通过同业业务、票据业务、资管业务、与资产管理公司交易来调节不良贷款的数字。
曾刚认为,这些商业银行可能是想通过“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让报表好看一些。因为如果报表太难看,银行的很多业务资格可能会被监管部门取消。虽然通过种种手段,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被暂时隐藏,但实际风险仍然存在。如果偏离度太大,会导致本来应该暴露的风险延后并不断累积,对商业银行长期稳健经营构成隐患。
资产质量承压
业内人士预计,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银行业资产质量仍将承压。目前来看,银行业整体风险可控。银监会此前公布的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上升至5265亿元,创近4年新高;不良贷款率上升至0.96%,创一年来新高。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241亿元,不良贷款率0.98%;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896亿元,不良贷款率0.77%;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54亿元,不良贷款率0.83%。
交通银行(5.530, -0.06, -1.07%)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和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短期内商业银行将承受较大压力,资产质量仍将处于下行探底阶段。随着核销力度加大,信用风险隐患逐步释放,资产质量下行压力将有所缓解。预计今年不良贷款率将上升至2%-2.2%,但增速较去年有所放缓,总体上风险可控。
连平表示,不良贷款的主要增长点仍是小微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小微企业之间复杂的担保链圈进一步加大了风险管理难度,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率明显高于各项贷款的平均不良率。不良贷款增长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是产能过剩行业,包括钢铁、水泥、建材、船舶、光伏等。此外,大中型企业风险逐渐暴露对银行资产质量可能造成新的负面影响。一些历史上信用状况较稳定的大中型企业的风险开始显现。
华创证券对一季度不良贷款区域结构的分析显示,浙江、广东、山东、江苏、上海等发达地区的不良率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这5个地区分化明显,部分区域不良贷款触顶回落。其中,山东、广东的不良率增速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或稍高;浙江的不良率继续攀升,但增速较去年明显放缓;江苏、上海的不良率环比下降。
拓宽处置渠道
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正在探索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加快不良贷款的核销和处置。券商人士指出,从今年出台的政策来看,监管部门对不良资产管理的思路重在引导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化、阳光化,在监管框架下真正解决不良资产处置问题。
业内人士预计,不良资产证券化将在存量风险化解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信证券(15.690, -0.27, -1.69%)分析人士认为,商业银行存量信贷风险化解是金融工作重心,监管部门将营造更有利于银行处置化解不良的政策环境,包括税前核销审批、搭建省级AMC(资产管理公司)、激活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等。其中,通过证券化方式处置不良资产有利于优化不良资产结构、提升处置效率。
此外,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不良债转股也是不良资产处置的创新方式。与传统的清收、重组、核销等方式相比,这些创新方式有助于提高处置效率。
商业银行加大了核销不良贷款的力度。上市银行2015年年报显示,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去年核销不良贷款1907亿元,较上年增加617亿元,增幅达47.83%,预计今年仍将延续这一趋势。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继续增加拨备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额增加1278亿元,达到24367亿元,推动商业银行贷款拨备率较年初增加0.03个百分点,达到3.06%;拨备覆盖率由年初的181.18%降至175.03%,下降6.15个百分点。
连平认为,从全球银行业的角度来看,我国商业银行整体拨备水平仍处于相对高位,目前的拨备水平完全能覆盖贷款组合的损失,为银行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安全边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