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时节,素有“鱼米之乡”的江苏姜堰处处呈现一派丰收的景象:稻浪翻滚、瓜果飘香、鱼虾满塘。而给这片多情的土地带来希望的则是江苏姜堰农村商业银行的“点土成金”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让不动产“动”起来了。
采访中,姜堰区桥头镇宏亮家庭农场的农场主周宏亮告诉记者,他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承包了300多亩土地,2014年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从江苏姜堰农商行获得了40万元的信贷支持。
“这40万元不仅解决了我购买种子和化肥的燃眉之急,而且年利率只有5.65%,较过去的抵押和保证担保贷款节省成本一万多元。”周宏亮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周宏亮的幸福感是姜堰农商行常年支持“三农”的一个缩影。
姜堰农商行行长孔令平告诉记者,该行在满足农村普惠性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将支持高效农业、规模农业作为放大本地资源和产业优势的着力点,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力度,在江苏全省率先开办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目前对181户家庭农场发放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4048万元。
姜堰农商行董事长刘友余向记者表示,姜堰农商行作为根固于农、业本于农的金融机构,离开“三农”定战略,就是目光短视,舍本逐末。该行始终坚持做好“三农”金融服务,把服务“三农”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与“三农”同根、同源、同成长。
早在2007年,姜堰农商行在全国率先创新推出“阳光信贷”业务操作模式,实行“开门办银行”。首创的“阳光信贷”被中国银监会作为“三大工程”之一在全国推广。孔令平介绍说,该行的“阳光信贷”颠覆了过去的三大传统:
首先,将客户求银行放贷款的模式转变为银行提前为客户授信,并且给哪些客户授信、授多少额度也不是由银行说了算,而是打开银行大门由社会公众说了算。
其次,将固定期限贷款模式转变为随用随贷模式,为客户量身定做“易贷通”卡,对已授信的客户实行“一次授信、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贷款变得和存款一样方便和快捷。
再次,由过去银行自主定利率转变为借款人自己算利率。按照风险与收益匹配原则,制定公开透明、便于操作的《贷款利率浮动系数对照表》,通过计算公式对相关指标分解细化,借款人只需对照相关公式,就可知道相应的贷款执行利率,有效避免了“业绩利率”“人情利率”。同时,改变过去按固定比例浮动的做法,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实行差别定价。根据行业、资产负债率、资信状况、存款贡献度等因素设置不同的浮动系数,同时根据风险成本的高低,制定不同的利率标准。
目前,姜堰农商行“阳光信贷”不仅推广到全区262个行政村,而且已将“阳光信贷”深度推广到中小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