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互联网金融时代农商行的机遇
随着几十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中国农村的居民收入得到了一定的增长,生活条件逐渐得到改善,电脑在普及家家户户,互联网的使用率也显著提高。人们追求更加方便快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同时也对理财产品等有了一定的需求。当前,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不再仅仅从事农业生产的工作,开始逐渐向第二、第三产业进行转移,使得关注农村的金融机构逐渐增多,农村金融的实体市场竞争激烈,而经济的全球化以及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更是给传统的银行业带来了日趋激烈的竞争。
但在竞争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互联网企业金融化过程中面临问题的逐步暴露,互联网金融监管势必加强,同时互联网金融化目前业务规模较小,到现在为止,互联网金融还没有撼动或取代银行,二者应该加强合作,以达到优势互补。首先,传统银行业开展网上银行已经累积了十多年的经验,金融互联网实际上是由银行部门所主导。其次,中小企业业务是农商行的转型方向,与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服务模式相比,网络小微贷款模式表现出极强的竞争力,通过大规模数据云计算,将客户网络行为、网络信用应用到小额贷款中,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寻找优质企业客户的成本和风险。互联网金融的到来给农商行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可以使得农商行的发展拥有新的契机及新的可能空间和方向。相比发展模式的大银行农商行成本小,适应快,灵活度高,这些自身优势与互联网金融二者结合可形成特有的竞争优势。
二、互联网金融时代农商行的困难
(一)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创新内涵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仅仅依靠存贷款利差作为主要盈利来源的传统模式将不可持续。农商行一直服务“三农”,致力于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目前还缺乏全面的品牌建设,因而所开展的各种金融服务,销售的各种金融产品也都较为单一,缺乏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农商行目前的线上产品仅仅停留在对线下产品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承载的是一种渠道便利品质,是对线上基础产品的同质化复制。产品设计欠缺对网络化金融服务特征的关注和回应,最终导致其线上产品体系及其客户服务缺乏创新。存在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一方面缺乏业务创新的具体规划和研发机构,业务创新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农商行作为银行的第四梯队要接受银监会的监管,整体业务的发展也受到准入政策和门槛的制约与限制,这就导致农商行范围狭窄。
(二)人才和科技力量落后
互联网金融是一门新学科,将金融与信息技术集于一体,因而,对农商行发展互联网金融旳人才储备方面有了更高层次的新要求。当前,农商行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对于培养能够熟练的运用互联网工具开展营销工作队伍的投入较少,造成了相关人才资源严重缺失,尤其是掌握现代金酷学前沿理论和信息技术的高层次综合性人才;另一方面,同资金和人才实力雄厚的大型银行相比,农商行尤其是首先开发互联网金融等网络技术需要投入基础的网络设备和技术,对于这些互联网技术多数农商行并没有自己独立开发和掌控的权限。按照目前的农合金融系统的科技管理架构,各省的业务系统自成一体,相互独立。在省级区域,核心业务系统集中省联社进行管理,各地市农商行只有应用端口和数据接口。因此,地方农商行没有科技开发权限,只能够在省联社的科技项目框架下进行协力开发,或者存量系统的基础上提出需求,这直接造成地方农商行在业务创新方面缺乏有力的科技支持。因此,在面对互联网金融高效、便捷的业务流程,以及专业化的在线服务,农商行难以与之适应,最终造成客户的流失。
(三)战略理念尚待更新
随着互联网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日趋白热化,各大主要商业银行都在紧跟竞争态势的发展,做出自己适应市场变化需求的互联网金融战略部署。相比之下,农商行所处的农合金融机构体系就在这方面相当乏善可陈。以扬州农商行为例,其品牌定位的是“您身边的银行”,作为核心宣传标语,其传达的是一个物理位置方便可达的概念。这可以解析为扬州农商行战术关注范围还局限在线下,缺乏对线上的考虑,从上层建筑的角度反映出扬州农商行的建设理念局限于传统银行视野,缺乏与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结合。而当代年轻人可能更加喜欢的是富有个性和多样化的银行服务和用户体验,互联网金融能够比当地的农商银行更轻松的满足他们的需求。目前大部分农商行着力追求的是银行经营管理的现代化、物理网点的全覆盖,以及服务的真诚,这些都可以被划分为线下的努力和磨砺,缺乏对互联网金融的回应,线上线下缺乏结合,未能形成优势互补。
三、互联网金融大潮下的农商行应对措施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面对蓬勃兴起的金融大潮,农商行如何通过转型创新实现突围, 防止“慢鱼被快鱼吃掉”的情况发生?农商行必须要探索出一条即符合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特点,又能够充分释放自身既有核心优势的发展方式。它必须要在继承原有农商行业务流程小、快、灵的基础上,又要融入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特点。农商行未来3-5年在互联网金融方向的发展战略进行定向应该是依托互联网金融施行普惠金融战略,扩大服务的范围和深度;利用互联网来实现网上资源和线下网点的双重优势,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大力推进新型直销银行业务模式,来构建新的竞争战略;利用移动平台和智能终端将银行部门物理化网点的服务进一步移动化,将农商行的视角重点放在以“社区分行、小微分行”为代表的智能微型银行网点之上,从而缓解互联网金融造成的直接冲击;最后是农商行通过这么多年的积累仍然具有数据优势,通过数据整合发展大数据金融。具体而言,农商行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直销银行模式
直销银行是指不设立物理网点,而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电视、传真、互联网,以及其他形式的可视化终自助终端设备向客户推送产品信息和服务咨询,并为客户提供在线金融产品和服务自助获得性便利的新型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由于直销银行是具有独立的组织架构和人员配备,其业务拓展和营销不以实体网点和物理柜台为前提和基础,因此具有人员精、机构少、成本小等显著优势,从而能够为顾客提供比实体网点更优惠的利率和更低廉费用的金融产品及服务。
现代银行业,都开始采用物理网点与电子渠道相互协同的渠道体系,通过线上与线下渠道为客户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拓宽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电子渠道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商业银行的认可。农商行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电话等远程渠道为客户提供操作更轻松、价格更优惠的服务体验,让数量众多的草根客户和小微企业参与金融系统,实现为小微企业、“三农”客户等相对弱势的群体提供无歧视的金融服务,做到无限贴近客户使用需求。直销银行业务因其在线上和实体银行网点中,均可以得到有效的开展,因此它将成为农商行在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有效突破口。
(二)社区银行模式
农商行可借助网上直销模式获取客户、维系客户,同时也可以借助投入成本相对分支网点较低的社区支行、小微支行以及智能自助银行,完成实体银行网点所开展的业务。社区银行是未来农商行的发展方向之一,真实的客户基础及坚实的业务基础是农商行的线下优势,多种多样的应用、超值的客户体验及丰富的増值服务是互联网金融的线上优势,农商行发展社区银行正是需要将线上与线下的优势结合起来,实现线下线上资源充分整合。以社区支行、小微支行为代表的微型网点在贴近百姓金融生活、深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农商行长期深耕农村市场,点多、面广、人多,与“三农”客户联系十分紧密,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能够较好的发挥其独有的人缘和地缘优势。可以说,农商行从不缺乏“社区金融”的天然基因,缺少的是以互联网的思维、手段整合现有资源、渠道,低成本、高效率构建完整金融生态圈的方法和路径。因此,围绕“建设社区银行,打造金融社区”的主题是农商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最佳路径选择。
具体而言,农商行可以在市区范围内进行网格化管理,优化区域内支行布局,精耕网格市场,合理打造“社区金融便利店”、小微企业专营网点和财富管理中心,成为社区居民金融管家。其次,现有银行分支网点可向体验式银行、智能网点方向发展,将社区支行、小微支行以及VTM(智能远程柜员机)进行合理搭配,以“智能微型银行网点”的形式进行成系统的部署。借助微型银行网点,农商行可以将当地互联网用户的金融需求特色,在实体网点以及互联网金融平台之中得以特显,为城乡社区内的居民和组织提供存款、贷款、结算金融服务,以及保险、证券、代理、理财等各类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农商行应着力搭建本土化的生活、消费、交易、金融、乃至政务平台,形成线上销售、线下本地化服务的联动模式。将线上商圈交易平台、掌上营业厅金融服务及客户互动中心三大版块主体功能完美结合,打造本土化的“生活服务电商+银行金融服务+线上社交”的三位一体、一站式线上金融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社区居民的社交、购物、娱乐和其他服务被集合捆绑在该平台上。
(三)全面提升科技研发和应用水平
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缔造业界生产力。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用户的存在和行为以数据的形式表示和演绎,数据成为了一切用户信息的源泉。可以说,掌握数据,就拥有资源。农商行要发展互联网金融平台,就需要充分借力各种先进信息技术手段作为金融创新的核心地位,要充分借力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时至今日,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已经相对成熟,他们能够为农商行带来的商业价值潜力是巨大的。
国内外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之所能够不断成功创新,除了先进的业务理念,离不开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鉴于此,地方农商行必须加强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保证人财物资源的充分配给。首先,要引进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在原本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挖掘,尤其是要加强对数据的整合应用,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在信贷方面可结合互联网信用评级方式创新小微企业信贷模式,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进行数据挖掘形成更全面的信用审核体系,从而更好地提升中小银行为小微企业服务的能力。其次,要加强科技部门建设,农商行决策者应该深刻认识到先进的信息技术不仅担任着银行正常运转的支撑角色,同时也充当着业务创新的重要基石。想要使互联网金融满足技术支持的基本要求,更加需要对科技部门加强研发投入,加强互联网金融相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农商行应该培养出既懂金融经济又了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最后,农商行在提升对新技术的应用时,不仅仅要把眼光局限于银行的内部,更应该以开放的视角,抱着“竞合”的态度拓展第三方合作形式。这是因为农商行无论在体量上,还是在物力和人力的储备上,与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 BAT(百度、阿里、腾讯) 为代表的互联网阵营相比都处于相对弱势。目前情况下,和互联网企业合作是农商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捷径,以此来避免对整个银行的系统进行重建,降低农商行转型及发展的成本。随着亚马逊云计算平台正式进入国内,以及阿里云、腾讯云等国内云平台的逐渐成熟,农商行在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搭建上就可以借鉴使用这些成熟的平台,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促进商务平台对客户的吸引,节约技术开发的成本,与电商平台实现“双赢”。
(作者系扬州农商银行行长方锦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