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信社考试:青年调查:中国梦 创业梦
编者按 在亿万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青年创业工作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青年是有梦的一代,创业是实现人生梦想的最佳途径之一;青年,创业,当这两个充满活力的事物结合在一起,便能够碰撞出最璀璨的火花,创造出无数美好的东西。
长期以来,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工作,青年创业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不断出台各种措施促进青年创业,各地纷纷建立青年创业园、企业孵化器等扶持青年创业,高校开展创业指导工作也已有10多年的时间。全社会肯定创业、推崇创业的氛围初步形成,青年创业形态从网络经济到“公益创业”日新月异。
但是,当前青年创业形势仍不容乐观,创业还不能成为就业市场的重要支柱。究其原因,一些根本性、结构性问题尚未解决。中国的青年创业依然面临着重重阻碍:家庭的不理解不支持,创业能力不足,创业指导与经验的缺乏,创业资金的困难,创业企业负担重,创业公平环境的缺失,等等。当前,亟待理顺青年创业的体制机制,为青年创业减负、加油。
中国梦实现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青年人的创业梦应该越飞越高。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半月谈记者深入各地广泛采访创业青年群体,反映其困难与需求,为其“朝着梦想前进”鼓与呼。
关爱青年:让“有梦一代”展翅高飞
青年与梦想,似乎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如果说,所有人都有梦想的资格,那么青年就是最有资格梦想的群体;如果说,人生的每一阶段都应该为梦想而努力,那么青年时期就是人的一生中最适合将梦想付诸实践的时期。
在亿万中国人民迈向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新征程的当下,将个人梦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他们堪称“有梦一代”。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的梦想必将成为国家光明的未来。
有梦自当高飞。改革开放的中国,为青年人实现梦想提供了比过去更为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更为多元的选择机会,一些有志于创新、创业的青年人因之梦想成真,中国的发展也因之注入更多活力。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这是中国青年、也是中国社会的拳拳之心。
然而整体来看,“有梦一代”梦想的实现亦大不易。中国迈入社会转型期的同时也进入了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事业发展的相对滞后、利益分配格局的相对不合理,都使青年人的生存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就业、安居、养老等等压力使青年一代不堪重负,“压力山大”成为许多人的真实写照。
梦想的翅膀如此沉重,即便有人能突破阻碍去努力实现梦想,依靠的更多是家庭和朋友,而社会能提供的支持极为有限。新生代农民工、求职者、创业者……怀抱梦想的青年人遇到的是一层层有形无形的“天花板”,每前进一步都极为不易。
如何让有志于创新与实践的“有梦一代”展翅高飞?当务之急是打造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正如十八大报告所指出,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
关爱青年,就要下大力气解除青年追求梦想的后顾之忧:建立全方位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养老等社会事业建设,更为重要的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后者是打造社会支持系统的关键所在。
3月2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公正是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要从制度上推进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创业公平——这无疑是抓住了当前青年最关心的问题。
关爱青年,让“有梦一代”展翅高飞,对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必须触及利益、触及灵魂;发展,必须公平公正、机会均等。如此,则青年幸甚,国家幸甚!
创业梦,想飞的翅膀为何沉重
当前,创业对于大多数青年人来说仍是一个遥远的梦,青年群体中创业率极低,这与我国的就业市场对于创业的需求、中国经济发展对于创业的需求显然是不相符合的。是什么使“有梦一代”对创业梦想望而却步?
创业率低,创业成功率更低
26岁的李瑞(化名)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形容自己对创业的看法:“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坚持3年创业后,李瑞被迫离开了参与创办的“新鲜生活旅行”公司,应聘到一家国有银行,过上家人期望的稳定、有保障的生活。
2009年,在西南财经大学读大四的李瑞和3名同样热爱旅行的校友揣着创业梦和凑来的10万块钱,在学校旁租了个小店面,开始了追梦之旅。从租店铺到办宣传网页、购置旅行装备、购买客车,“新鲜生活旅行”组织接待游客业务干得有声有色,旅游旺季时每月进项能达10多万元。
在几年的打拼中,李瑞最深的感受是“每往前走一步都不容易”。这期间,他们向一些部门申请过创业基金,但因“无成熟经营模式”、“高风险”等原因,最后不了了之。
2011年,“开餐馆”这一不成熟的决定使他们的创业遭遇“滑铁卢”。为了支撑餐馆运转,搞旅游赚的钱也贴了进去。最终,因为缺乏运营经验,餐馆还是倒闭了,经营理念的分歧导致4位合伙人分道扬镳,李瑞和其他两名同学离开了“新鲜生活旅行”。
李瑞所经历的只是青年创业梦在现实中折翼的案例之一。近年来,虽然国家、各省市、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但真正踏上创业道路并取得成功的人,简直是“沧海一粟”。
极低的创业成功率是让学生们难以放手一搏的重要原因。一项媒体的统计数据显示,河北省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只有0.3%;最高的浙江省,成功率不过4%;高教大省广东的成功率也只有1%。而这项数据在美国则高达30%。
创业成功率低的背后,是大学生创业率本就很低。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共青团广东省委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2012年,广东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数占比仅1%。不仅如此,学历越高的大学生,越不倾向于创业。在2011年的3865名创业毕业生中,研究生仅113人、本科生1550人、高职生有2202人。
创业信心先天不足
“现在很多大学生创业者,太聪明了,过于聪明也就过于现实。”湖南师范大学大四学生汤光军对半月谈记者说,22岁的他已经有了三次创业经历。而他所说的这个“聪明”,实则是指太会计算利害得失,在创业之路上左顾右盼。
汤光军参加过三个创业团队,都由自己的同学和朋友组成。“团队成员刚开始都是热情高涨,但随着项目的步步推进,一旦发生困难,不少人就开始打退堂鼓。很多人跟我说,有这个时间瞎折腾不如去参加培训班、学英语,为考研、找工作做准备。”他说。
汤光军认为,现今青年群体中独生子女占很大部分,许多人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最缺乏的就是脚踏实地的精神。“想的比做的多,做的往往打折扣。容易把事情看简单了,把结果想美好了,遇到一点困难就克服不了。”
在脆弱的创业信心面前,家庭的压力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我家中的观念是不求大富大贵,但求安安稳稳。”现在是企业白领的许文滔,曾有过一次创业失败的经历。他说,自己不想过“一眼看得到头”的生活,以后还是希望能创业,但最难的是得到家人的理解。
“眼高手低”遭遇经验劣势
对于不少有志于创业的技术男、技术女而言,他们梦想自己可以成为下一个比尔·盖茨、下一个马化腾。然而,有技术就能创业成功吗?
“眼高手低”是许多人为中国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差”的大学生贴上的标签。如果说这个特点在从事其他工作时是缺陷的话,那么,在创业中就是死穴。
22岁的左一在同龄人中属“创业成功典型”,他开办的湖南省思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在做热门的“打车软件”业务,这种给打车者和的士司机牵线搭桥的软件目前已在北京等大城市悄然兴起。
虽然目前这一项目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左一仍对曾经错失的机会懊悔不已。左一介绍,他们的软件一年前就已经做好了。当时,市场前景一片大好的产品,却因缺乏资金而无法投产。“原因就在于自己过于好高骛远。有不少天使投资人来与公司洽谈,我总觉得他们实力还不够,想等待更好的投资者。但这一等就错过了很多时机。”他说。
实际上,有创业想法和实践的大多是理工科毕业生。他们认为,有技术作后盾,不愁创业不成。对此,创新工场CEO李开复认为,美国之所以有许多大学生毕业甚或未毕业就创业成功,是因为这些人不仅仅是科技精英,而且他们对团队运作和如何提升执行力有相当的经验。
比较而言,应试教育下的国内大学毕业生素质相对单一,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能对计算机懂得很多,但对于如何管理团队、如何有执行力、如何把一个市场做出来,这样的经验往往很欠缺。
仅有梦,远不够
北京逸凡有限公司的股东魏建强,原本在大型国企有着一份人人羡慕的工作。2009年,他顶着家里人的压力,毅然辞职和朋友在北京昌平青年创业园组建了这家贸易公司。他认为,中国青年创业梦难以走向现实,很关键的原因是社会认同度不高,许多人骨子里仍有“好逸恶劳”、视创业为“瞎折腾”的不良习性,甚至还有对计划经济时代的体制依恋,青年创业所需的社会环境远未成熟。
其次,市场规划研判能力、个人沟通能力和团队建设能力的缺乏,是梦想折戟的重要原因。北京东海腾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仍处于初创期的网络公司,有员工13人。公司董事长刘强认为,从公司内部来讲,管理是最大的问题。他自身是做技术的,网站也是他一手开发的,公司建立时只有3个人,基本不存在管理问题。
“现在有了10来个人,各种问题就都出现了。没办法,从去年年底,我专门请了一个总经理,管理公司日常事务。”刘强直言不讳,“一是我不喜欢去做管理,二是我管理能力不行。”
共青团广东省委书记曾颖如表示,大学生从不缺少创新的活力和创业的热情,但要成功创业,好的点子、充足的资金、创业团队和社会人脉关系一个都不能少,而对于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而言,同时具备这几条的并不多。
创业难,岂一个钱字了得
如果说,瞻前顾后、眼高手低使许多年轻人止步于创业梦想之前,那么一些已经投身市场经济大潮的创业者并不缺乏勇气和智慧。然而即便是他们,也很难跨越现实生活中诸多有形和无形的鸿沟。青年创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仍然很多。
融资难,难于上青天
资金,始终是广大青年创业绕不开的第一大瓶颈。一项针对青年创业者的调查显示,对预期的创业资金来源,48.5%的人选择向银行借贷,42.1%的人期望向政府申请资金,22.7%的人希望吸引风险投资。但教育部门对2011届创业实践的大学生资金来源的调查显示,通过银行借贷获得资金的为总人数的5%,风险投资和政府投资各占1%,绝大多数创业资金还是来自家庭。
2010年4月,尚未毕业的陈第和他的13个同学组成了一个创业团队,凭借着从亲朋好友那里东拼西凑借到的50万元启动资金,创立了广州优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有米传媒),瞄准手机嵌入广告这个移动互联网全新领域,开始了并不平坦的创业之路。创业之初,平均每月亏损1万元至2万元,日子过得相当艰难。和所有选择创业的大学生一样,他们遭遇了融资难的瓶颈。“我们申请过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和大学生创业基金,都不顺利。”
目前,各地出台了许多专门针对青年创业的资金扶持政策,但落实起来困难重重,银行缺乏积极性,一些创业者依然付不起“入场费”。以青年小额贷款项目为例,具有营业执照是银行提供贷款的硬性指标,但有些创业者连工商注册的资金都拿不出来。此外,创业项目在开发、投入市场过程中,还面临着后续资金帮扶问题。
四川齐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陆辉平的户口在四川南充,他深有体会地说,受户籍限制,3年前自己在德阳创业之初,在当地四处申请青年创业贷款无门,“最后还是从母校四川农业大学获得了3万元创业资金,解了燃眉之急。”然而,公司创立至今,多次遇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但因没有房产、办公场所等不动产,“鸡鸭农产品又不能作为抵押物”而贷不到款,只能向亲戚朋友借钱渡过难关。
分析人士指出,针对青年创业的融资辅助虽然名目不少,但申请程序繁琐,时间较长。因此,大部分创业青年并没有选择这一渠道。市场上倒是不缺少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元的风险投资,但对许多青年创业者来说是可望而不可求。
在上海运作一家VC(风险投资)的付剑锋介绍,风险投资大多不倾向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一是不少大学生的所谓创业仍属于低端项目,比如开网店、餐饮等,这些项目完全达不到风投所要求的投入产出比。二是大学生创业的团队难以取得足够的信任,他们既没有一起合作的经历,也没有明显地突出各自的专长。
市场资源匮乏,急需平台支持
人脉关系、业务量等市场资源的匮乏成为横亘在创业青年面前的第二大鸿沟。长沙愿景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负责人高亚洲对此深有感触:“大学生创业人脉关系很重要。由于人脉关系不够,我们很难打进城区业务单位,现在我们公司准备转型去开发农村资源。”
北京永康乐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艳表示,目前,社会环境不利于青年创业,尤其是大学生自己创业,除非已有很好的社会资源。因为创业时,学生太年轻,客户会觉得不可靠。其实,在一个成熟的社会,人们应该注重的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而不是你的年龄。
“此外,交际应酬、寻找市场资源也是我最怕的事情。创业者即便拥有再好的技术和创新理念,也拼不过社会上摸爬滚打、人脉关系丰富的人。”处于创业初期的王艳说。
调查中,不少创业者表示,资金和资源的匮乏其实可以通过学校建立平台来解决。大学生创业者很少接触社会,学校可以搭建一个资源拥有者与学生相互认识的平台。
在这点上,美国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大赛是一种可借鉴的成功模式。据统计,美国表现最优秀的50家高新技术公司有46%出自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计划大赛。风险投资家们蜂拥而入大学校园,寻找未来的技术领袖,在竞赛中获胜的学生日后大多都成为美国高科技企业的领军人物。
企业负担、潜规则,创业者不能承受之重
齐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生产、销售鸡蛋、土鸡。总经理陆辉平说,养殖业风险本身较高。“拿这次H7N9型禽流感来说,公司受其冲击生意惨淡,之前平均每月能销售150多只鸡,4月份连一只都没卖掉,鸡蛋总销量也比平时少了1/3。”
如果说市场风险是创业者必然面临的正常因素,那么,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和商业环境中的潜规则就是青年创业梦难以实现的非正常因素。
“各种管理部门太多了,程序繁琐耗人,主要精力大多放在这上面,让我们的业务怎么成长?”北京昌平一家初创的贸易公司负责人说,比如前段时间办一个食品流通许可证,先要有健康体检、消防合格,还要通过食品安全考核,还需办公室绘图等10多项要求。“我们跑了十几趟,用了两三个月才办完,这还是在支持青年创业背景下的情况。”他还透露,因为程序复杂,这些领域已经形成了办证产业链,“如果找代办公司做,起码要收5000元。”
“现在工商、税务对企业都追得很紧,我们和这些部门打交道最棘手。”北京一家从事纳米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公司负责人建议,应该针对创业者开辟一个绿色通道。为了办理“转变为一般纳税人”的手续,这家公司半年处于停业状态,因为办手续期间没有发票。“这种制度太阻碍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了!再说变为一般纳税人之后,按相关规定要求有独立的办公间,且税率从3%变成17%。这个转变让很多小企业一时难以接受。”
除了程序复杂,这位负责人对于腐败的潜规则显得无可奈何:“对于技术型或科技型创业者来说,最反感的是请吃送礼、搞各种社会关系,但如果不搞好关系,又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麻烦。”
优化创业环境:让梦照进现实
青年创业工作的价值究竟有多大?且不说青年创业所激发出的创新活力对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性,仅对就业这一民生头等大事来说,青年创业就有“四两拨千斤”之效。
青年人不仅是求职者,也应该是岗位的创造者,青年创业工作已经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提出“鼓励青年创业”,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促进“创业公平”,各地纷纷推出举措优化创业环境、扶持青年创业。
青年创业园遍地开花,多方破解融资难
雷贞勇是广东江门五邑大学2011届毕业生,2012年5月他获得了南方大学生创业苗圃的租金和硬件支持,成立了一家舞台灯光设备公司,他告诉半月谈记者:“从灯具零件到软件设计,都是自己来开发。保守估计,今年的产值会达到几十万元。”
南方大学生创业苗圃自2011年成立以来,采用“政府 企业 学校”的合作模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办公场地、创业培训和资金支持,培育了来自广东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创业项目42个,其中,已有15个项目注册成立公司,8个继续培育。
和全国大学生创业1%的成功率相比,成都市遍布全市15个区(市)县的青年(大学生)创业园里孵化出的项目成功率要高很多。记者调查了解到,从2009年起,成都市以创业园区为载体,以智力和资金支持为两翼,探索出一套扶持青年创业的新机制。
创业园区不仅要给创业者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设备、开发平台等硬件设施,还要提供资金扶持、导师指导、融资协调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园区定期会组织企业负责人、科研机构专家给创业者授课,提升他们的管理经验和商业运作能力。
除了通过园区扶持,成都还建立了“政府支持资金 创业公益借款 债权融资渠道 天使投资基金 股权融资平台”融资服务体系,为处在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接力式”金融服务。企业可根据自己需求,在“金融服务菜单”自由选择融资产品。
“青春易贷-银创通”是这一金融扶持体系中的一种金融产品。创业企业即便没有抵押物,也可以凭应收账款、订单、专利技术发明作为融资工具,从银行办理贷款。成都知用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熊维军告诉记者,借助“青春易贷-银创通”,公司很快从哈尔滨银行成都分行办下90万元贷款,迈过了资金难关,顺利步入加速发展快车道。
降低创业门槛,整合社会资源
针对创业门槛高、各种程序复杂、创业风险大等问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胡光伟等专家认为,应进一步改善青年创业的商业环境。应争取相关政府部门支持,出台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村青年创办经济实体不限注册资金、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领域、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并采用多渠道筹集资金,搭建风险投资平台,创建微型企业担保资金等方式进行帮扶。同时,还可以针对青年创业出台“创业风险基金”。
在湖南长沙,当地开通了“大学生创业服务绿色通道”,12个部门联手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湖南省思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左一对此赞不绝口:“当时我们注册公司时非常方便,去学校开一个学生证明交到相关部门,只要十几天时间就可办完全部手续。”
引入并整合社会组织的力量,是当前促进青年创业的一项前沿举措。北京市昌平区不仅成立了创业者协会,还在此基础上,开通了昌平青年创业促进网,成立了昌平青年创业促进基金,建立一整套社会化的创业扶持体系。目前,已整合社会资源106.5万元,设计开展了8个扶持项目。
提升创业教育,力促创业公平
部分专家认为,目前,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还比较缺乏,高校创业管理尚不能满足学生创业需求。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仍停留在创业培训、创业讲堂、选修课等理论传授方式,少有将创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战演练,缺乏鼓励试错、宽容失败的氛围。这也导致了大学生创业信心不足、准备不足、容易好高骛远等问题。
中南大学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培训示范基地”。针对“理论强、实践弱”的问题,该校引进欧洲模拟公司创业实训技术,开办全国首个创业实训试验班,指导学生成立模拟公司,在课程中增加市场调研、企业参观、生存训练等内容比重。
学校依托校内实验室、工作室、学科性公司及校外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创业依托基地、实践基地、模拟基地916个。实践出硕果,中南大学在校学生已创办公司120家,组建创业工作室达512个,学生公司获得科技部创新基金等达千万余元。
对于青年创业工作,除了资金、资源和教育的扶持,更为长远的措施无疑来自市场环境的治理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建设,后者对于青年公平创业、平等发展的促进作用尤为重要。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所指出,促进社会公正,从制度上为所有人、所有企业创造公平竞争、公平发展的机会。3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提出了“创业公平”的工作目标,重点部署从制度上推进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创业公平。
当前,国家层面正力推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以创办小微企业为主的青年创业者将因之获得减负的实惠。各地也正密集推出加大贷款支持、大幅清理中介服务收费等多种措施,减轻小微企业负担,扶持其发展。
对于青年创业者所关注的民营企业的市场环境问题,有关各方也正在着力推进治理。随着企业登记手续的简化、税费的减轻、市场准入的逐步放开、公共资源配置的平等化,民营企业有望获得竞争规则更为公平、经营条件更为宽松的市场环境,青年创业者也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公正是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放眼未来,创业公平的建设将推动青年创业的梦想越飞越高。
扩展阅读
环环相扣的美国创业政策体系
美国经济长期保持增长的秘密武器在于近30年来兴起的创业革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创业型就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美国经济政策成功的核心。
从1990年以来,美国每年有100多万个新公司成立,创业者们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商业价值,当今美国财富中超过95%是在1980年后创造出来的。支撑美国创业革命获得巨大成功的,是其环环相扣的创业政策体系。
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
美国的创业革命,得益于始自20世纪60年代的创业教育。多渠道的创业教育资金支持、多样化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完备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上成就斐然的创业计划大赛,使创业教育成为美国创业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创业教育资金支持方面,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设立了实施“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的机构,赞助创业教育的基金会每年都会以商业计划大赛奖金、论文奖学金等多项奖金和捐赠教席的形式向高校提供大量的创业教育基金。此外,比较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也为创业教育提供了实践基地和经费保障。
美国在创业教育组织机构方面,除了小企业管理局(SBA)、美国堪萨斯州青年创业家、柯夫曼创业中心之外,很多大学设有创业中心,主要功能是把师生的研究成果转移给企业。高校创业教育机构种类很多,比如创业教育中心、创业家协会、智囊团、创业研究会、家庭企业研究所等等。
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方面,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研究生,形成了相当完备的体系。美国从1998年开始实施“金融扫盲2001年计划”,向中学生普及金融、投资、理财、营销、商务等专业教育,积极培养未来的企业家。如今有超过500所大学提供创业课程和学位。
在此基础上,创业计划大赛成为创业者的练兵场。1983年美国奥斯汀德州大学举办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鼓励大学生以一无所有的创业者的身份,就某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或新服务做出具有可行性的计划报告,向风险投资家游说,从而取得投资并创办公司。此后,这类竞赛逐渐形成每年举办一次的制度,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为加强就业、创业培训,美国这几十年来颁布了很多有关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立法,通过这些法律,结合政府拨款,调动州、地方政府、私人机构,包括私人企业和社团的积极性,开展面向求职和失业人员的多种形式的培训。
发达的融资和创业投资体系
美国政府支持小企业融资,主要采取以小企业管理局(SBA)为核心,引导商业机构、民间资本对小企业贷款或投资的间接调控模式。
首先,美国在1953年设立了SBA,帮助小企业主创业。如今,SBA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公共创业投资的提供者,是美国最大的对小企业的独立融资机构。经国会授权,联邦SBA与7000多家商业银行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此外,美国还有区域性担保体系和社区担保体系。
其次,为了刺激流向小企业的股权资金和长期贷款,美国国会于1958年通过并颁布《小企业投资法》,批准成立小企业投资公司(SBIC)计划,由SBA负责监管。SBIC主要投资于种子期及初创期的创业企业,与主要投资于扩张期及以后创业企业的一般创业投资机构形成了有益的补充与衔接。
再次,为了鼓励小企业充分发挥其技术潜能,1982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小企业创新发展法案》(SBIDA),实施了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美国国会1982年通过“小企业发展法”,明确规定国防部、教育部、商务部每年拨出其研究与发展经费的1.25%,用于支持高技术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开发活动。1992年,这一比例提高至2.5%。
此外,根据1992年“小企业技术转移法”,美国设立了“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该计划规定,联邦政府机构在机构以外进行的研发项目中的一部分留给小企业以及与他们合作的非营利研究机构。
自克林顿政府以来,美国又实施了新兴市场创业投资项目(NMVC)。与SBIC项目不同,NMVC项目注重对小企业提供两个要素:一是股权融资——为培育小企业的增长提供一种长期资本;二是技术援助——提供实际训练型的技术援助,以确保企业的长期成长,为投资者实现利润最大化,为各地区提供优质的工作岗位。
美国还为创业投资行业提供税收优惠。美国政府分别在1978年和1981年将资本利得税从49%降至28%、20%,带来了创投行业的两次繁荣。此外,联邦政府还提供特殊的税收激励,鼓励对不发达地区的创业投资,促进其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