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连续回升:经济稳中提质基础进一步夯实 |
|
发布时间:2014-08-04 15:44 点击: 次 |
重要经济先行指数PMI连续5个月回升,反映我国制造业景气不断攀升。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宏观经济稳中提质运行格局进一步巩固。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8月1日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7%,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7月份PMI指数继续回升,且幅度加大;大、中、小型企业PMI均已上升到50的景气线以上,预示未来经济增长呈现稳中略升态势。订单指数、库存指数、采购量指数、购进价格指数、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等,都有不同幅度上升,表明经济增长由落转稳的态势已全面形成,预计未来还会保持一段时间。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分析指出,7月份PMI呈现今年最大升幅和持续5个月的回升表明我国制造业稳中向好的趋势更加明显。今年以来,随着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政策措施效应的逐步显现,内需逐渐回暖,加之外部经济持续复苏,外需有所改善,积极因素不断增加。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陈中涛表示,该指数自今年3月份以来持续上升,升幅扩大,为今年以来最大升幅。主要分项指数保持同步回升,普遍达到去年同期水平以上。从PMI来看,当前经济活动进一步活跃,内外需求持续改善,企业经营形势向好发展,经济增速回升态势初步形成。
从不同企业规模来看,大、中、小型企业PMI均位于临界点以上,其中大型企业PMI为52.6%,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回升,对稳定和提升经济增长有突出作用。“小型企业PMI为50.1%,为2012年4月以来首次回升至临界点以上,成为本月PMI的一个亮点,表明我国出台的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初显成效,制造业小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所好转。”赵庆河称。
小企业经营形势好转,说明一系列积极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已产生累积效应,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企业经营的宏观经济环境已经有所改善。
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速回升,好于一季度,特别是PMI连续回升,市场预期趋于稳定,企业信心有所增强。反映企业信心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连续3个月回落后首现回升,表明制造业企业对未来一段时间的生产经营谨慎乐观。
陈中涛表示,综合来看,当前经济运行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增速回升态势初步形成。下半年PMI指数如果能够稳定在51%左右,全年可望实现经济增长7.5%左右的目标。
张立群认为,从业人员指数小幅下降,可能表现出资金、技术替代劳动的趋势在制造业正在发展,值得注意。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资源和环境约束成本的加大,我国制造业的传统优势正在逐步丧失,资金和技术逐步替代劳动趋势的出现,表明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有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型。
虽然7月份制造业继续呈现出总体向好的态势,但是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需要密切关注。
赵庆河认为,大、中、小型企业PMI回升格局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大型企业PMI继续回升的同时,中型企业PMI有所回落,小型企业PMI虽然回到临界点之上,但只有50.1%,回升基础不牢固,后期走势仍需观察。
当前,产能过剩仍然困扰着制造业的发展,虽然生产指数明显加快,但是在需求回升、市场预期转好形势下,也要防止一些行业强化产能释放冲动,打破市场供需平衡,增加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性因素。
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的下降,至今仍未回升到景气区间,意味着我们要密切关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过剩中所形成的就业压力。陈中涛认为,在这种形势下,要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点,处理好稳增长与稳就业的关系。
赵庆河建议,下一步要继续加大落实已出台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措施,消除影响政策落地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步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夯实实体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
陈中涛建议,下半年,宏观调控仍需关注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加大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实力度,进一步巩固经济趋稳回升基础。同时要抓住经济形势转好有利时机,加快改革措施推出,以稳定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