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天临事件”不仅仅是学术不端 |
|
发布时间:2019-02-13 15:10 点击: 次 |
“翟天临事件”不仅仅是学术不端
因为在直播里的一句“知网是什么东西”,一向以高学历人设行走在娱乐圈的翟天临一夜间成为舆论焦点。论文“不见踪影”、被原作者指抄袭,继而被四川大学官网列入“学术不端案例”公示栏。授予其博士学位的北京电影学院回应称,学校对此事件高度重视,已经成立调查组并按照相关程序启动调查。将其录取为博士后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也表示高度重视,将根据其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调查结论按规定作出处理。
虽然还没有公布调查结果,但结合四川大学的认定来看,已经基本可以认为,翟博士的含金量是可疑的。对学术圈稍有了解的都知道,博士须有C刊文章才能毕业,按照北京电影学院2018年的博士学位授予原则,虽没规定发表的期刊等级,但“两篇学术论文”却是白纸黑字写在那里的。有网友发现,在和翟天临同期进行答辩的20位博士中,其他19位博士大部分人都发表了C刊和核心期刊论文。翟天临只有两篇文章,一是在《综艺报》发表的《如何用“下意识”让表演更生动鲜活》,二是在《广电时评》发表的《谈电视剧〈白鹿原〉中“白孝文”的表演创作》。前者更像是一篇表演心得,后者看起来还有点论文的样子,而就是这篇唯一的论文,被发现全篇重复字数过一半,查重相似度超过40%,更涉嫌大段抄袭某论文。作为一个知名大学的新晋博士后,拿出这样的科研成果,说他含金量可疑不过分吧?
比学术不端更令人五味杂陈的,是翟天临的博士之“易”,和大众理解中的博士之“难”,形成了鲜明对比。“庭有枇杷树,博一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个网络段子形容的是博士毕业之难。《中国教育统计年鉴》近年来的研究数据显示,博士延期毕业率高于56%,也就是一半以上的博士都不能正常毕业。之所以如此,很大一个原因是论文要求较高,许多博士论文甚至是一本书。作为一名全日制博士,翟天临在读期间拍了不少戏,还能如期毕业,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同样,其科研成果并不突出,又如何被录取为博士后的呢?更进一步,这中间校方有没有做到材料和流程的严格把关呢?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公众对教育公平的疑问,希望相关调查在研判学术含金量的同时,也能彻查录取培养的详细流程,若没有问题,就该还翟天临一个清白;若有问题,就应该追究到底。
博士阶段教育是学位教育的最高等级,也是培养高精尖人才的重要途径。然而“翟天临事件”的出现,让我们看到有些博士名不副实,个别学校的录取培养也可能存在问题。有理由相信,这不是个别现象,过去“撒胡椒面式”的扩招,的确使一些人趁虚而入。而对个别学校来说,也乐意将“仕而优”“演而优”作为学术晋升的绿色通道,以给学校增加名气。但必须要说的是,高校就应该有高校的样子,不是攀附权势名声的社会场所,无论是谁跨界到学术圈,都应该严守规则,以科研成果证明自己。大学之大,在于大师,在于大道,不在于大楼,更不在于明星。
总而言之,“翟天临事件”所涉及的话题,远远不止是学术不端,更有超越学术本身外的教育质量、教育公平问题。随着北影和北大都相继表态发起调查,我们相信会有公允的结论。同时也期待,这件事能在更大程度、更大范围上引起人们对高等教育的反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