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如何改造供应链?
如今,电商的意义早已不再局限于制造企业触达消费者的渠道,它也在为改造供应链提供新动力。专家表示,制造企业的“理想状态”是订单持续、稳定、长期、可控。电商渠道的加入,不仅可以通过需求前置化让消费者深度参与新品研发、投产的全过程,极大降低研发投入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可以用稳定的市场需求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在安徽德力日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崭新的带盖玻璃碗排成一排,从生产线上“鱼贯而下”。可是,它们的尺寸为什么这么大?
“一般市售玻璃碗的容量都是720毫升,这一款是1.5升,未来我们还打算做2升的产品,这就是我们根据电商反馈意见,为消费者‘量身定制’的新产品。”安徽德力日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程英岭告诉记者。
如今,电商的意义早已不再局限于制造企业触达消费者的渠道,它也在为改造供应链提供新动力。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按需定制”。拼多多副总裁井然表示:“拼多多推出了‘新品牌计划’,在7个多月的时间里,近500家企业与品牌方参与了试点工程。从2019年1月份至今,拼多多共计推出了1200余款定制化产品,累计订单量超过5700万件。仅‘6·18’购物节期间,平台定制化产品订单量便超过900万单。”他透露,随着这一计划的深入推进,拼多多有望在3年内实现10亿元规模的定制化产品年订单量。
“更重要的是,一批优质工厂借此实现了从国际品牌代工方到自主品牌拥有者的跨越式发展,打通了海量中高端产能与数亿消费者需求之间的错位屏障,甚至已经开始带动连片的外向型产业带拓展内需大市场。”井然说。
基于电商的定制化生产对制造业企业究竟意味着什么?
一方面,是新品牌得以形成。
高频消费品类一向被认为是跨国公司与集团化企业的“专属”,只有这些企业才有资本和能力将品牌形象、销售渠道铺遍每一个角落,形成规模优势。现在,包括可心柔、植护、丝飘等,基于拼多多形成的新“拼品牌”已经崛起。丝飘纸业公司董事长钮广兰表示,此前丝飘还是一家挣扎在生存线上的代工厂,到了2018年,公司销售额就直接“飙”到了2亿元,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10倍。
“去年‘双11’当天,我们的发货量就有28万件以上。丝飘现在每天的出货量是数以万计,更高的开工率意味着更低的成本,这让我们在上游原料商那里有更强的议价权,在快递等方面也能够获得一定的议价空间。”钮广兰说。
拼多多认为,新品牌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原因之一在于传统流通渠道下沉到低线市场的环节繁多,电商的普及让制造企业终于有机会直接面对低线市场的消费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春宇也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国,不同区域、不同人群有着迥异的产品需求。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国,但制造能力和需求供给之间的错位长期存在。比如,提起吹风机,消费者首先会想到戴森或飞利浦,叫得响的国产品牌寥寥无几。广大消费者最需要的是品质过硬、价格适中的产品,可惜在此前很长时间里,能提供这类产品的制造企业并没有太多机会直接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如能有效击破这样的阻碍,无疑将创造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此外,数据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需求数据真正连通并指导生产时,按需定制就会迸发出超乎预期的巨大价值。”拼多多数据研究院副院长陈秋透露:“我们有超过200人的数据工程师团队专门负责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基础上‘读懂’消费者,再经过‘新品牌实验室’包括产业专家在内的团队完成转化,最终传输给上游生产企业。”
德力大容量玻璃碗的诞生,就是流程再造的结果。“我们得到了很多关于消费者需求的信息和数据,并结合行业经验设置了一些新品研发的关键‘维度’,包括‘杯盖’‘耐高温’‘加厚’‘容量’等。我们甚至还通过电商渠道创新了研发方式,每次新品先做出500个至1000个,参加诸如‘1元秒杀’这样的活动,然后再整合消费者的反馈信息,对产品进一步改进。”程英岭表示。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对此颇为感慨:“制造企业的理想状态是订单持续、稳定、长期、可控。电商渠道的加入,不仅可以通过需求前置化让消费者深度参与新品研发、投产的全过程,极大地降低了研发投入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可以用稳定的需求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