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强化措施、完善制度,坚决制止涉企乱收费,有序做好法定税费征缴工作,确保不增加企业和群众不合理负担。在经济持续恢复的关键节点,强化治理乱收费现象,对于保市场主体、巩固经济稳定恢复势头,意义重大。
企业负担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市场高度关注。近年来,国家围绕支持和服务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多项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及时出台,有效为企业纾困解难,助力其渡过难关,对保住市场主体、稳住经济基本盘发挥了关键作用。
从市场反响看,减税、降低社保费率等政策是企业受益最直接、感受最明显的纾困措施。当前,疫情继续给经济带来不利影响,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经营仍面临较大困难,期待国家给予大力扶持,以此进一步减轻负担、轻装上阵。对此,中央已经明确今年要完善减税降费政策,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活力。
在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治理涉企乱收费问题。近年来,国家持续治理乱收费,但在个别地方仍屡禁不止,有的还花样翻新。比如,近日审计署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指出,审计发现一些地区和部门存在转嫁费用、行业协会违规收费等问题。
应该看到,乱收费会严重抵消减税降费政策效果,加重企业负担,影响企业信心和预期,削弱经济稳定恢复的基础,危害可谓巨大。乱收费之所以需要持续治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往往行走在灰色、隐蔽地带,再加上利益驱动,容易死灰复燃。
对此,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标本兼治,持续治理乱收费”。一方面,强化对乱收费问题的有力查处。比如,在全国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检查,严肃查处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乱摊派等问题,对企业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乱收费行为予以曝光。对行业协会商会收费全面开展自查抽查。
另一方面,突出法治思维,注重制度建设。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治理乱收费必须坚持法治手段。比如,新设向企业收费的政府性基金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加快修订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等方面法规,及时修改或废除不合理的行政处罚事项,从制度上防止涉企乱收费。强化法治手段,将使治理乱收费更加有效、彻底。
当前,一系列保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政策正在有效实施。与此同时,要严防涉企乱收费抵消纾困政策红利。各地区各部门要站在全局高度,通过标本兼治,坚决制止涉企乱收费,让企业更好轻装上阵、应对风险挑战,实现稳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