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资产市场正在见证投机与人性的疯狂。仅4月16日一天,加密货币“狗狗币”就一度暴涨250%,而在过去一周,这一涨幅更高达400%。大涨与大跌接踵而至,就在比特币冲破6万美元大关后不到一周的时间,崩盘式的大跌又将其价格拉低至52000美元。4月18日午间,仅一个小时,全网加密货币爆仓量就超过42亿美元。变动的政策导向、从严的监管趋势和不断积攒的泡沫与风险,都在搅动着这个新兴但不成熟的市场。
然而,最惊人的涨幅还不属于加密货币圈,而是发生在区块链圈。今年前三个月,数字加密艺术品市场总交易额超过15亿美元,环比涨幅超过2627%。不少看似普通的数字资产在加密后纷纷卖出天价:推特公司CEO发布的首条推特被以数字加密艺术品的形式卖出近300万美元;艺术家Beeple的数千张加密数字图片被卖出近7000万美元,在实物艺术品界亦属罕有……这种与比特币等同质化代币相对应的非同质化代币(NFT),应用区块链技术验证、标记、追踪数字资产,使被标记数字资产的真实性与所有权“得到唯一确定”,从而在艺术品、奢侈品和收藏品领域迅速蹿红。
从成因来看,上述市场狂热似乎有着相同的根源。去年以来,一些西方国家推出经济刺激计划,仅美国就累计放水超5万亿美元。一些国家央行降息和政府购债等举措,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带来了全球资本市场流动性泛滥,也刺激了消费与游资炒作。受新冠肺炎疫情的阻隔影响,人们对数字资产市场的关注渐增,不少从各国政府获得现金补贴的人涌向投资社区和加密资产交易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市场走热。
面对如此景象,有人认为,这不过是历史上“郁金香事件”的翻版,到头来大多数人终将收益寥寥,甚至还会有人血本无归;也有人质疑,加密货币的价格俨然成了波动的数字,然而不断消耗的电力却是实实在在的资源浪费。或许,真正值得深思的是,这场加密资产的火热盛宴究竟能带来什么价值?
从生产价值的维度看,一个常识性的认知是生产性资产所服务的实体经济才能创造真正的财富、产生价值,比如企业、农场等。不具备生产性的加密资产,其收益获取本质上是一场“击鼓传花”的价格游戏。特别是在NFT市场上,很难从艺术的角度评判,为何一句只有5个单词的推特能拍卖出如此天价。购买者之所以购买,很大程度是期待市场上有下一个接盘者,从而攫取相关收益。可一旦市场转冷,需求骤降,这类没有足够价值支撑的资产或将无人接盘,其泡沫与风险性不可谓不大。
从技术进步的维度看,部分加密资产由于运用了区块链技术,的确为创作者乃至知识产权保护带来益处。以NFT为例,运用这一技术后,艺术制作人可以绕开媒体平台和唱片公司,将自己的作品直接NFT化后进行售卖,不但确保正版,有助于打击盗版,还无需与平台分成,创作者可以获得更多利润。
事实上,无论如何炒作,区块链作为技术本身是中立的,其价值和前途取决于如何运用。目前,区块链技术还存在性能不足、普及尚浅、未获权威认可等问题。如果抛开加密资产市场的噱头与炒作,更多看到以NFT等为代表的确权体系对知识产权保护、重塑数字娱乐等产业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区块链建设,发挥出其更大的潜力,造福于人,可能会给这一轮热情烙印上更深远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