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题类学习软件在不少学校被老师明令禁止学生使用,但仍难以杜绝。有老师发现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与搜题软件上的答案一模一样,甚至连错误也丝毫不差。日前,记者在多所学校采访时听到老师抱怨:过去担心学生作业偷工减料或者互相抄,现在更担心的是学生解题思路和学习习惯被搜题软件“带偏”。
一份在线教育报告统计结果表明,搜题类App主要渗透高学龄段(四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大部分初中生和大部分高中生,其中小学渗透率超40%,初高中渗透率超90%。应用商店中相关软件不少安装量已过亿。
教育界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对于孩子使用搜题软件,家长要有适度的监管,更要多点耐心,陪伴孩子共同探索解题的过程。而对于学校来说,搜题软件的泛滥更应让从教者思考,如何让学生少一点机械刷题,对学生思维训练更多一点。
搜题软件成为“爆款”
搜题软件现在究竟有多火?一名一线教师告诉记者,班上大部分同学都在使用搜题软件。一次,他突然发现一名学生交上来的作业答案惊人完美,和以往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不仅表述清晰,论证严密,还和参考答案不一致。“我当时欣慰极了,感到这位学生开窍了,然而同样一道题,他在考试中回答却完全没有踩到点。”
为何搜题软件成了“爆款”?一方面,丰富的题库,“随拍随解”快速解题的确可以帮助家长和学生解决“燃眉之急”。有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他的孩子今年升入初中后,家长辅导逐渐力不从心,但是老师又不允许题目空着不做。于是,夫妇俩先用搜题软件搜索答题思路,理解后再给孩子讲一遍。另一方面,不少学生除了要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还要完成大量课外辅导班作业。为了快速完成作业,又能确保正确率,搜题软件成了学生的求助对象。
比答案更重要的是思考过程
对于搜题软件,几乎所有学校的老师都认为必须“说不”。记者采访多所学校的老师、教育界专家时,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中小学生不建议过度使用搜题软件,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如此。因为一旦打开,孩子往往很难抵挡诱惑,而主动思考、相互讨论、咨询老师才是更好的学习方式。
“一切直接给予而不是挖掘潜在思维和执行力的行为都是成长路上的‘慢性毒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刘志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几秒钟就能拿到答案,快速、精准答题的模式不仅违背了教育的初衷,更违背了学习的规律。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特级教师胡杰建议,任何时候学生的作业都必须有自主思考的过程。
“比答案和正确率更重要的是思考过程。”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数学学科主任缪寿红告诉记者,在他们学校,学生作业可以有空题。他表示,布置作业的目的在于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方便老师调整教学。“我经常告诉学生,如果大家为了追求正确率而选择‘抄答案’,那最后只会导致老师基于这些错误的判断,从而加快教学进度。”
搜题软件的流行提醒我们,教学还有很多改进空间
和几十年前不同,触屏一代的学生在牙牙学语时就已接触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正如一位网友所言:如果说从前我们不会组词或不知道词义必须通过查阅新华字典或询问老师、家长才能解决,如今的孩子只需滑动指头便可得到问题的基本答案。不少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搜题软件流行的背后,其实也提醒我们,学校教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使用智能学习软件进行学习是趋势所在,我们不可能将孩子送回前数字化时代。”刘志基说,与其禁止孩子使用此类软件,不如反思“我们的教学是否还有改进的空间,孩子需要完成的作业是不是过多、过于单调枯燥”。他表示,互联网时代,常识性的内容唾手可得,但创新的思维却无法通过软件获取。因此,相比通过作业强化“死知识”,教师更应该通过灵活的作业传递给学生“活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