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帮助农民致富、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人工智能应用于城市管理……互联网信息时代,科技创新正从各领域、多维度改善我们的生活,这与中国近年来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分不开。近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接下来的知识产权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其中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新业态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知识产权保护好了,科技创新的动力会更足。
国家知识产权局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已由2012年的63.69分提高到2020年的80.05分,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激发了互联网创新活力。近年来,科技创新的意愿和能力越来越强,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出现。与此同时,也产生一些新问题,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例如,网剧、短视频等发展壮大,广受喜爱,但网络空间对视频内容的侵权易发多发,抄袭、盗用,不一而足,难以监管,倘若放任自流,势必对营商环境造成损害,令原创者心寒。回应公众关切,应对信息时代各种侵权行为发生快、证据易灭失等难题,亟须与时俱进加强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保护。
针对新兴领域出现的问题,《规划》提出多项举措:“统筹推进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垄断法、科学技术进步法、电子商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健全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完善开源知识产权和法律体系。完善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完善体育赛事节目、综艺节目、网络直播等领域著作权保护制度。”
新领域需要新规则,新业态呼唤新机制,国家知识产权局等相关部门的一系列举措,为相关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万物上云”催生许多新产品新服务,如智慧医疗、线上办公等。在《规划》护航下,这些创新成果将得到更好保护,产业发展会更加规范,这将有效激发数字经济活力,更好惠及社会大众。
应当看到,互联网平台不仅仅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受益者,也应自觉承担起保护平台用户知识产权的责任,积极配合《规划》,更新技术手段,对侵权行为及早发现、及时处置,助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各环节。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随着《规划》的落地施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愈加健全,相信各领域的创新创造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