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打开包装加热几分钟,一份美味菜肴即可上桌,这就是被称为“懒人福利”的预制菜。这几年,随着“宅经济”崛起,快捷美味的预制菜成为不少消费者的心头好。中商产业研究院推出的《2021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目前预制菜市场存量约为3000亿元,若按每年20%的复合增长速度估算,未来6年到7年,我国预制菜市场可成长为万亿元规模的市场。目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围绕预制菜加快全产业链布局。
从前些年的默默无闻,到万亿元市场规模潜力,预制菜的走红不可谓不快。经济社会发展、居民餐饮消费习惯改变、冷链物流发达、农业工业化成本降低等多重因素,共同促进了我国预制菜行业的发展。但也要看到,我国预制菜行业发展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存在不少痛点。
最受消费者关注的是预制菜的新鲜度及安全性问题。预制菜通常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辅料,经预加工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预制菜从加工到出售时间跨度较长,并涉及冷冻冷藏环节,故其在食品保鲜乃至安全等方面存在更多风险点,可能会造成食品营养流失,甚至过期、变质等问题。为此,业内需结合科技前沿不断更新预制菜的生产、存储、保鲜等技术,并结合终端菜品发展建立起一套预制菜质量安全标准,着力完善预制菜安全生产检测体系。
我国预制菜生产企业虽然众多,却以小、散、弱居多,缺乏相关行业规范。企查查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预制菜相关企业数量在1.2万家左右,多为中小企业,多数停留在作坊式生产加工模式,产品单一,标准化程度低。为此,有关部门在细化预制菜产品标准体系、操作规范流程的同时,还需强化职业准入门槛和行业自律红线,加大违法违规成本,为消费者的健康及行业有序发展把好安全关。
我国不同地域饮食习惯差异大,起源于某一地区的预制菜企业往往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跨区域经营难度大。中式菜肴品类具有较强地方特色,而预制菜批量化生产需提前做好菜式储备,要满足不同地域居民的口味有相当大的难度。目前业内企业多为单一生产基地,冷链运输及仓储物流能力制约了产品销售区域,影响了业务辐射范围。因而,区域性预制菜要走向全国,关键是要构建区域覆盖面广泛的产业链、供应链及较强的冷链物流体系,并加强具有全国推广力的渠道建设。
新生代成为预制菜的主流消费群体,疫情以来,新的餐饮消费需求则提升了更多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下一步,从业者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改进、创新和优化预制菜生产及存储技术,使其安全性、新鲜度及品质得到提升;如何针对不同地域、消费场景,精准开发预制菜产品,使其满足更多消费者的细分需求。有关部门在做好市场引导、扶持等工作的同时,也须进一步加强对预制菜品市场的监管,严把产品质量安全关。唯有如此,才能让预制菜在保证安全性及快捷性、融合个性化和品质化基础上,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真正成为消费“新食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