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近来被民众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意味着“延迟退休”势在必行,至于怎么推进,《决定》并未给出具体意见,但是指出基本原则,就是“渐进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近日就此解读说,渐进式延迟退休是指将来制定有关延迟退休的政策将采取小步慢走的方式,逐步缓慢地延长退休年龄。假如退休年龄延长一岁需要经过两年时间,那么在政策实施之后的第一年只将退休年龄延长半岁,第二年再延长半岁;以此类推。此外,在将来有关延迟退休的政策制定并公布之后,还将经过几年的缓冲期才会正式实施。
尽管金所长的解读已经提及要尽量减小政策调整对社会的影响,但舆论的反应仍然较为激烈。有媒体重提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之前的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这种质疑将延迟退休与缓解养老金缺口压力相联系。但这里一直有一层误解,即将养老金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理解为养老金缺口。事实上,养老金个人账户的空账并不等于养老金收不抵支。根据人社部的数据,到2011年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近2万亿元,并且结余还在继续扩大。这说明,至少目前来看,养老金足额发放完全没有问题。至于养老金个人空账的缺口,人社部也多次表态,尽管某些地区存在较大数额的空账,但如果上升到国家统筹的层面,养老金个人账户也不存在太大问题。
从社保理论界的主流观点来看,延迟退休与媒体渲染的养老金焦虑关系不大,更多是从我国进入老龄社会、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以及人均预期寿命和受教育年限延长的角度考虑。由于我国养老保险改革较晚,目前工作的这一代负担上一代人的养老十几年,但到本世纪中叶,那时工作的一代人需负担退休一代人的养老20多年。更为重要的是,到本世纪中叶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4.87亿人,结果将会导致代际间的负担加剧。换句话说,如果不延迟退休,那么那一代人的负担将会非常沉重乃至不可持续。因此,现在之所以考虑延迟退休考虑的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所谓未雨绸缪。
但改革是针对未来的,影响却在当下就已经产生。虽然中央精神是渐进式推进,很多人还是表达了焦虑情绪,毕竟即使有缓冲期,改革也不过是未来数年之后就会到来的事情。质疑最大的是是否会影响年轻人就业,其次是各利益群体的诉求,一些临近退休者担心自身利益受损,部分重体力劳动者担心身体不能承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民众借此表达对养老双轨制不满。延迟退休是事关民生领域的大事,必须兼顾各方利益,加以配套改革,渐进温和推进。对于年轻人就业的冲击要充分考虑,对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应分地区分类别考虑。此外,养老双轨制的改革必须尽快推进,否则延迟退休会被误解为部分既得利益群体延续获取利益的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