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介绍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肇始于1921年竺可桢先生创立的地学系,素有“地理学家摇篮”的美誉。著名地理学家竺可桢、胡焕庸、张其昀、黄国璋、李旭旦、任美锷等教授在此执教,培养了一批杰出学者和社会贤达人士。
学院获得国家“双一流”、2011 计划、985 工程、211 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江苏省优势学科等支持,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地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等单位。当前,学院以地球系统科学和人地关系理论为指导,围绕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地球系统科学、地理要素过程与全球变化、碳循环与碳中和、海陆相互作用与海岸带资源环境、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南海资源环境与海疆权益维护、国土空间规划与城乡融合发展、旅游地理与国家公园、遥感科学技术、地理信息新技术及应用等方面取得原创成果,特色和优势鲜明。
现有专任教师75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40人。拥有两院院士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17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973项目首席科学家6人。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国家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等。
学院拥有国家2011计划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国家111引智基地、教育部关键地球物质循环前沿科学中心、地球系统科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黄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碳中和与国土空间优化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地理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平台。
一、招聘岗位设置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面向全球招聘有志于从事地理学与海洋科学教学与科研的优秀青年人才。本次拟在9个领域,招聘5个岗位,以准聘助理教授为主,特别优秀的候选人,也可应聘准聘副教授岗位;特别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岗位另议。
(1)表层地球系统科学:从事地球表层物质循环与地貌过程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发展地表物质示踪技术。具有地理学与地球科学多学科交叉知识背景。
(2)全球气候变化:从事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具有地理学、大气科学、地球系统科学等知识背景。
(3)浅海动力过程:从事浅海关键动力过程机理及多尺度物质输运过程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具有物理海洋学、海岸海洋沉积动力学等学科知识背景。
(4)多圈层作用与海岸海洋演化:从事全球变化背景下多圈层、多界面海陆相互作用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具有地球科学领域学科知识背景。
(5)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与方法:从事国土空间规划理论、技术与应用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具有地理学、城乡规划学和信息科学的交叉知识背景。
(6)人口地理与城镇化:从事人口地理、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具有数据科学与人文地理交叉的知识背景。
(7)地理信息科学(并行地理计算):从事海量复杂地理大数据空间分析与时空可视化并行技术研发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具有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知识背景。
(8)“一带一路”资源环境与关键空间治理:从事“一带一路”区域资源环境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具有地理与海洋科学、遥感与大数据科学、资源环境科学等交叉知识背景。
(9)数字国土空间规划:从事数字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管理信息系统研发等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具有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国土空间规划等多学科知识背景。
二、申请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法规,热爱教学科研事业。
(2)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恪守学术道德,勤勉工作,无犯罪记录,无违反师德师风和学术道德惩处记录。
(3)一流的学术背景:具有相关学科领域的博士学位,具有一流教学科研机构的学习和工作经验,熟悉相关领域国际前沿研究动态。
(4)出色的教学能力:具有胜任本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和前沿课程的教学能力,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5)突出的科研成果与可持续发展潜力:相关研究方向成果显示度高,在相关研究领域有原创性观点,未来研究计划思路清晰,具有好的学术发展潜力。
(6)身体健康,胜任本职工作。
三、申请材料
(1)详细个人简历(含已发表学术成果目录及主要成果佐证材料)
(2)代表性创新成果
(3)研究计划
(4)三封推荐信
(5)教学经验佐证材料
四、薪酬待遇和相关工作与生活条件配套
(1)事业编制岗位或参照事业编制聘用
(2)实行年薪制(具体另行商定)
(3)科研启动经费
(4)研究生招生
(5)学校提供短期周转住房和住房补贴,获聘人可优惠购买学校提供的商品房
(6)协助解决子女就读小学和中学
五、申请截止日期
2022年6月30日。
六、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5-89682686(周老师)
电子邮箱:zhouyuji@nju.edu.cn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网址:https://sgos.nju.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