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们在某些短视频平台上不时会看到各种辣眼睛、令人作呕的低俗短视频。这些低俗短视频直接污染了网络空间和社会风气,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应当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含有“宣扬低俗、庸俗、媚俗内容的”不良信息。从法律法规角度说,主播创作低俗短视频,进行低俗内容直播,不仅违背了公序良俗原则,而且属于违规创作行为。
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对低俗短视频的治理力度,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但短视频低俗化现象并没有根除,归根结底,是因为其背后存在的利益链。短视频直播平台唯流量,为留住用户,利用算法向用户推送低俗内容的短视频直播。主播为博人关注,赚取流量,获得经济利益,迎合平台算法创作低俗短视频。
短视频直播创作既要有法律底线,也要有道德底线,低俗不能成为短视频的流量外挂。铲除低俗短视频,除了加大对低俗短视频主播和推送低俗短视频平台惩治外,关键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管,掐断低俗短视频背后的经济命脉,让低俗短视频失去流量,让创作低俗短视频不再是一门好生意。特别是平台要负起主体责任,强化内容审核职责,告别唯流量价值取向的算法推荐,不再向用户推送低俗短视频。如发现用户发布、传播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相关信息,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并向网信、公安等部门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