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征信体系建设的健全完善,个人信用报告已成为每个人的“经济身份证”,良好的信用记录会带来诸多便利,相反,若信用报告出现不良信息,则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然而,不少信息主体平时未能足够重视自己的信用记录,等使用时才发现征信出了问题,着急删除征信不良信息却又不了解征信相关法规政策。于是,不法分子嗅到其中的“商机”,打出“征信修复”的旗号,声称花钱就可以删除征信不良信息。
征信领域不存在“征信修复”这一说法,凡是进行征信信息“逾期铲单”、“洗白修复”的都是骗局。在此提醒广大信息主体,切莫对“征信修复”骗局偏听偏信,花费“冤枉钱”。下面就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揭示“征信修复”骗局。
案例1
2021年,王某联系某商业银行徐州分行,声称自己从疫区返回徐州后,按照当地政策居家隔离,失去收入来源,要求删除相应征信逾期记录,并提供了本人身份证明和加盖麓山荣郡社区“公章”的证明材料。该银行在审核后认为其不符合条件,便拒绝了王某的诉求。王某对此不满,随后多次拨打该银行客服热线反复投诉,并向当地人民银行信访,要求删除征信逾期记录。经向麓山荣郡社区居委会实地核查,该居委会工作人员证实从未为王某出具隔离证明材料,该证明系伪造。据此,人民银行对王某进行了宣传教育,告知其伪造证明已涉嫌违法。王某方才醒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表示不该听信“征信修复”中介机构的教唆,不仅花费了冤枉钱,还做出了涉嫌违法的行为。
案例2
2021年6月,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刑事判决书,揭示“征信修复”典型骗局。2020年5月,昂某在朋友介绍下,认识了声称可以“修复征信”的张某,试图恢复个人征信。按照张某的要求,昂某先后两次转账15500元,作为修复征信的首付款。8月6日,张某声称征信已经修复成功,要求张某转账余款19500元。昂某信以为真,但在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后,发现征信不良信息仍然存在。此时,昂某已将张某联系方式全部拉黑,诈骗金额35000元均被其挥霍一空。
案例3
2021年,济南某商业银行员工邢某向公安机关报案,称客户张某使用伪造文书申请修改不良征信。接到报警后,济南历下警方立即出警,现场查获伪造的3份公文,并依法传唤张某到派出所。经查,张某因信用卡名下有20多笔逾期,故在网上找到“征信修复”代理中介郑某,希望删除征信逾期记录,并且支付了16800元费用。郑某接单后,转交给中介胡某,胡某随将盖有假公章的证明材料邮寄张某,声称将该证明材料递交银行即可修复征信。经警方多方调查,最终在湖南将伪造公文的胡某抓获,并在其家中发现100余枚假章。最终,胡某和郑某因犯伪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罪,均被当地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和罚金,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