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质量强国。为了全面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质量提升行动的战略要求,近期,苏州农商银行快马加鞭,在当地市场监管局和地方金融监管局的共同推动下,为江苏省省长质量奖提名奖获奖单位——江苏凯伦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发放了苏州市吴江区首笔“苏质贷”,金额3000万元,助力企业将质量的“软实力”转化为“硬资产”。这也是江苏农信系统发放的首笔“苏质贷”业务,迈出了农信系统以金融活水灌溉质量信誉的率先一步。
步伐加快,
坚持政银合作,服务发展大策
苏州农商银行在短短两周内实现成果的快速落地,不仅彰显了苏州服务质量企业发展的信念决心,更离不开政银企深度合作,多方持续耕耘的良好基础。该行多年来深耕实体经济,打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管家,特别是在服务制造业领域,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全行服务实体经济贷款占比超九成,制造业贷款占比达到36%,位列A股上市银行首位。苏州市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建设根基扎实,通过1个“质量服务中心”、5个“质量接力站”、10个“质量赋能站”,实现了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的全覆盖,为“苏质贷”客户的快速定位,提供了有力支撑。
省联社“外联外拓”工作推进以来,苏州农商银行积极行动,利用好苏州市政府与省联社战略合作的良好契机,与苏州市、区两级市场监管局通力合作,畅通沟通机制,迅速形成了“政府搭台、部门协同、银企唱戏”的有效机制,营造出良好金融氛围。正是有赖于政银双方的倾力付出,以质量为重心的企业才能迅速获得持续、稳定、实惠的金融支持,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新动力。打造实现这一生态闭环,无疑是落实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措施扎实,
坚持摸排走访,打通信息壁垒
围绕“苏质贷”建设全套质量金融服务,苏州农商银行从加强产品推广、摸排走访调研、开辟绿色通道三个方面,做了充分部署。
一是加强产品推广。畅通“政策找客户、客户知政策”的渠道,“苏质贷”关于质量领域的知识,对于员工和企业而言,都具有一定的门槛。该行开展质量主题宣讲活动,印发宣传材料,结合新媒体、公众号推送等形式,深化员工和企业对于利用质量基础增信融资的理解,不断提高产品的认同感,提升知晓度和受惠面。在省联社业务管理部和苏州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面向全行客户经理和授信审批人员开展专题培训,针对质量荣誉、质量标准、质量认证的定义和评价标准深化学习,增加非金融端的业务知识储备。
二是扎实摸排走访。根据企业库客户名单,梳理摸排,建立“苏质贷”业务台账,开展清单式对接走访,逐户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及金融需求,现已完成了区域内全部名单客户的走访联系工作。建立“一企一策”的差异化服务策略,通过主动授信等措施作为“敲门砖”,突出“苏质贷”连接市场监管局的专业优势,逐步建立三方合作,谋求更大合作机会。
三是开辟绿色通道。建立专项规模、专业团队、专属产品、专门流程、专项风控的“五专”工作机制。专项规模,开辟10亿元“苏质贷”专项额度,市场化定价,有效提升信贷供给;专业团队,组建以客户经理为核心、产品经理、授信审批人员紧密协作的服务团队,通过产品组合、产品联动、综合定价为客户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专属产品,细分产业链需求,结合“苏质贷”产品,为具有质量荣誉、质量标准、质量认证的企业提供融资授信;专项流程,对重点产业链的优质企业实施白名单管理,做深做细客户储备及需求调研,精准对接服务;专项风控,构建有效的风险评估、授信审批和风险定价模型,基于质量荣誉、地方征信数据以及风险数据,确定借款人信用等级和授信方案。在“五专”工作机制的加持下,苏州农商银行以绿色通道保证落地效率,第一时间审核企业资信并签约发放,以最优的授信条件和最快的审批流程,靶向支持名单客户。
着眼未来,
坚持质量意识,赋能转型升级
一是助力名单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于区域内的名单企业,一户不落,全部对接到位。及时调整优化信贷政策,全力以赴支持“苏质贷”产品的投放。深化与市场监管局的合作,围绕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探索质押融资业务,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二是转型升级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金融机构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同样需要支持与提升。将与市场监管局共同探索金融管理的质量标准,提高业务水平,主动参与到质量和品牌荣誉建设中去。
三是赋能产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苏州作为世界纺织产业的中心地带,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高度重视纺织产业的碳排放问题。苏州农商银行承建苏州市绿色低碳金融实验室,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中纺联、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以及盛泽政府携手,计划用三年时间,探索建立一套国际认可的纺织产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应用到出口标签和企业配套融资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