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苏州农商银行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与人民性,积极投身智慧食堂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精细化服务为基石,着力打造并擦亮“智慧食堂”这一惠民利民便民的特色服务名片。在保留刷卡、刷二维码等传统支付手段的同时,该行不断优化食客就餐体验,提升食堂运营管理水平,精准解决食堂日常管理中的菜品菜价、原料溯源、需求匹配等难题,切实将金融服务的温暖与便利送到广大民众的心坎上。
以数赋能,解决痛点。通过分析梳理和关键问题识别,苏州农商银行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对传统食堂管理模式进行了全面优化。该行运用智能餐台实现自动识别菜价与人脸识别自动结算等服务,有效缓解就餐高峰期拥挤状况,提高就餐效率;同时在移动端推出集线上充值、订餐、菜单查阅、交易查询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员工服务平台,增强员工就餐互动体验和满意度。此外,该行还构建了多功能后台管理系统,以灵活满足各类规模的食堂管理需求,为食堂后勤服务提供更高效、便捷、精准的解决方案。
合作加持,助力营销。在推广机关智慧食堂的过程中,苏州农商银行与当地融媒体中心基于各自需求和优势达成战略共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借助融媒体中心的影响力和资源优势,成功实现对优质企事业客群的批量触达。截至目前,该行已拓展机关智慧食堂12家,对公账户日均存款余额达到1.11亿元。
政银携手,智慧助餐。为谱写有广度、有力度、有温度的养老金融大文章,苏州农商银行与当地民政局、人社局等政府部门紧密合作,在吴江区范围内创新推出“美美助老食堂”社保卡老年助餐项目,为银发群体提供更便捷多样的就餐方式。该行发挥科技优势,一方面,在各助餐点部署三代社保卡消费机,通过社保卡非接触式读卡获取就餐人员身份信息,根据就餐人员户籍、区镇、年龄等信息自动计算优惠力度并完成实时结算,实现老年客群无须现金和手机的便捷支付;另一方面,在助餐设备上集成数字人民币结算功能,提升支付体验,满足老年客群多元化的支付需求,利用数字化手段让养老助老变得更加智慧科学。截至目前,共完成20家助餐食堂部署,累计就餐超3.7万人,交易金额超61万元;稳定参与就餐的老年客户超800人,存款余额1.12亿元。
深化服务,业务增效。通过对智慧助餐项目的复盘分析,苏州农商银行从业务场景延伸和资金管理创新两方面入手,推动智慧助餐项目深入发展。一方面,拓宽服务边界,将三代社保卡支付结算扩展至老年助浴、助洁、助行、助医等多个敬老领域,实现社保卡敬老服务“智慧化”;另一方面,创新预存资金管理模式,通过设立监管账户存放助餐点的预充值资金,增强资金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支持全城智慧助餐的跨点消费。同时,依托监管账户,就餐用户可开通社会保障卡智慧助餐虚拟账户,实现身份验证和支付一体化操作,进一步提升就餐体验和支付效率。
未来,苏州农商银行将继续深耕智慧食堂领域,不断创新与突破,为广大居民的就餐体验带来更多惊喜与价值。一方面,发挥数字人民币包容性优势,积极推进硬钱包支付受理功能改造,提升银发群体享受数字金融服务的便利度;另一方面,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在助餐食堂实现“刷脸解锁”就餐人员身份信息并实时扣费,与三代社保卡支付形成互补,构建食堂安全快捷支付新生态。
原标题:“食”事巧办,苏州农商银行深耕智慧食堂
文章来源:https://jsjjb.xhby.net/pc/layout/202502/11/node_A04.html#content_14183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