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芜湖市一患者家属反映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超收医疗费事件,引发广泛关注。3日,当地医保部门发布情况通报,表示该院存在过度诊疗、过度检查、超量开药等问题,涉及违规医疗总费用21.82万元,其中违规使用医保基金18.70万元。
此事引发广泛讨论的原因之一,是患者家属利用“统计模型”对父亲就医收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波动异常的治疗项目及关联项目。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广大患者及家属对ICU等治疗过程中存在的收费疑惑。有网友认为,涉事三甲医院尚且存在多重问题,其他医疗机构情况又会如何?
医保基金被当做“唐僧肉”蚕食的案例并不鲜见。早在2020年,我国就有223.1亿元医保基金被追回。今年国家医保局曝光的典型案件中,仍存在伪造住院、伪造病历、伪造票据、虚开诊疗项目、虚假入库等违法使用行为。
普通人怀疑医疗费用收取有问题,一般很少有精力也很少有能力做出这样的“统计功课”。大家最期盼的是,管理部门能够严格、专业地守护好群众的“救命钱”。
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政策,强调医保基金监管和风险防控的重要性。但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看,仍有一些值得始终强调的领域,需要引起各方的重视。
首先,要用好大数据技术加强监管。医保基金监管涉及数据量巨大,传统的监管方式成本较高,有必要引入新的技术。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地方的医保部门已通过大数据筛查、分析等方式寻找可疑线索。国家医保局也表示,已依托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建立反欺诈数据监测专区,研究开发“虚假住院”“医保药品倒卖”“医保电子凭证套现”“重点药品监测分析”等大数据模型,并与公安部门积极推进线索查办,取得初步成效。引入“大数据”技术之后,将更加考验监管的专业性和执行力,更需要将平台用得好、用得实。
其次,要提高医疗信息的透明度。医疗机构应该认识到,提高医疗信息的透明度,是构建医患和谐、建设医患双方满意和信任的保障。目前,我国大多数医疗机构已拥有较为先进的技术平台,可以利用这些平台打破医患间的信息壁垒。比如此次事件中,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一日清”等显示的具体信息,就是患者家属发现问题的关键。
第三,加强监管不应仅靠“飞行检查”。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提出,进一步完善以上查下、交叉检查的工作机制,破解同级监管难题。建立抽查复查、倒查追责工作制度,压实监管责任。有业内人士指出,建立医保基金对账机制,规范医保、税务、财政等部门间对账行为,是防范风险的有益之举。
第四,法律的震慑作用不能丢。《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了因过度医疗需要承担的行政责任,其中包括“终身禁业制度”;造成严重情节的,还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目前,芜湖医保部门已经启动行政处罚程序,也将线索分别移交公安、卫健等部门进一步核查处理。我们有理由希望,这种威慑机制将产生长远的影响。
医疗系统的良性运转,其目的是保障群众的就医需求;医保基金的良性使用,其效果是减轻群众的就医负担。治病救人,始终是医者初心。扎牢篱笆,修补漏洞,不让医保基金再次沦为“唐僧肉”,需要切实从每一个具体环节抓起。
原标题:不能让医保基金沦为“唐僧肉”
文章来源:http://www.ce.cn/cysc/yy/hydt/202312/05/t20231205_38817016.shtml
|